这段时间,天气转冷,南湖区新丰镇的农户沈鹏云不时往养殖棚里跑,精心伺候着养殖的蜗牛。而在去年上半年前,他还是当地的生猪养殖户。“家门口600多平方米的猪舍拆除了,环境好多了,空气里再也闻不到以往的猪粪臭了。”让他更期待的是,如果蜗牛养殖得好,收入未必比养猪低。
去年, 2万多名养殖户同沈鹏云一样先后实现了转产转业,拆掉的猪舍悄然变成了菇棚、菜棚、花棚……记者昨天从全市“三改一拆”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动员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嘉兴将继续加大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猪舍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城乡环境将再次改观和提升,嘉兴的水将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三改一拆” 让众多居民受益
市区新嘉街道月河公寓建造于1997年。10多年过去了,小区管道等设施老化。去年下半年,施工人员正式进场,对该小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手术”。今年春节前,小区改造正式完工,路面拓宽了、整洁了,停车位增加了,管理更有秩序了……居民薛洣洪每天都在小区里散步,“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
悄然之间,随着“三改一拆”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笑开颜。去年,全市各地共投入资金16.4亿元,对276个旧住宅区、222个城中村进行了综合改造整治,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路灯亮、设施全、绿化美、环境洁”,近32万居民在“三改一拆”行动中直接受益。去年,海宁有1600多户“马桶家庭”告别了“蜗居”,如今搬进新家的戴建明高兴地说:“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
受益的居民远不止这些。到目前,全市已启动城市有机更新近1万亩,其中市本级近6000亩,完成了子城广场原第一医院地块征迁的扫尾工作,启动了南湖湖滨、火车站、博海路3个片区的房屋征收。家住南湖社区的郭贵堂经常去南湖边散步,他对此充满了期待:“今后南湖边会越来越漂亮,受益的是我们嘉兴市民。”
市建委负责人介绍,到去年底,全市共完成“三改一拆”建筑面积3586万平方米,提前实现了“三改一拆”行动“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嘉兴水环境也大为改善。去年12月底,嘉兴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Ⅳ类从去年初的7个增加到30个,劣Ⅴ类从55个下降到10个,主要由养殖污染造成的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同比分别下降了45.5%、52.4%。
积极开展“无违建”创建
市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嘉兴“三改一拆”虽然打了一个“漂亮仗”,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各类违法建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摸底调查统计,全市还有500多万平方米违法建筑未拆除,而且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难啃的硬骨头,一样要啃!”市相关部门表示,今年将继续强力推进拆违工作,争取今年起,实现全市新的违法建筑“零增长”,并计划利用2到3年的时间,争取实现全市既有违法建筑“零记录”。据介绍,今年全市将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确保海宁、经开争创成功,同时鼓励一个县(市、区)积极向省里申报,到2016年力争实现“无违建县(市、区)”满堂红。
记者了解到,全市还将全面推进“无违建镇(街道)”创建活动,今年和明年、后年分别达到30%以上、50%以上、70%以上。同时,进一步建立有违必拆的防控治理长效机制,倒逼产业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拆违工作还将结合“五水共治”,进一步加大对全市1512条垃圾河、黑河、臭河两岸以及生猪养殖密集区等的环境整治力度,以全面提升环境和百姓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