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他们日前会同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同济大学、省农办等单位的专家,顺利召开了由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评审会。该《指南》待市政府批准后,将成为指导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依据,这也改变了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无技术标准的状况。
技术标准说到底是一种规则。作为“五水共治”之一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缺乏国家层面技术标准的尴尬境地。无标准,便少了些规范,多了些无序。这一点,从我市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到运行、维护来看,十分明显。目前,我市市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8%左右,这些已建成的设施,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处理工艺五花八门且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这让达标排放难有保障,也让治水效果大打折扣。
治水的标准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治水的努力才会有效果。嘉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着自身的特点:农村居住比较分散,人均用水量大,经济比较发达,地表水质较差。根据这些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标准,因地制宜,才会让标准不落空。据了解,嘉兴市是浙江省首个制定地方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的地级市。此次制定的标准,很接地气,结合了嘉兴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能耗、占地、环境卫生、运行维护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也考虑到冬季气温较低的气候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且明确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的排放标准相对高于其他地方,这既对我市治水提出了高要求,也体现我市治水的决心和魄力。此外,在操作性层面,此次地方版的技术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模式、工艺流程,使广大建设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看得懂、用得来。同时,其提供的治理模式既经济又效果明显,财政补助能承受,干部群众能接受。
标准再好还得看执行,否则也只能成为“花瓶”。此次地方版的技术标准,如何不会变成摆设?作为政府层面来说,还要在监管、维护、财政补贴等方面多动动脑筋。作为村民来说,也要充分理解,积极配合。道理很简单,水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水环境的改善才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