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挖掘亮点 打造精品 提升环境 代表、委员热议“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1月13日 08:24 [ ] [打印]

    自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以来,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广大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居工程,也是造福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在今年的区“两会”上,如何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美、精神富、文化强,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挖掘文化新亮点

  区人大代表殳金良以他所在的王店镇庆丰村为例介绍,庆丰村深度挖掘了自身的新亮点,以陈保庙桥为切入点,围绕着陈保庙桥的历史文化底蕴,打出“状元”文化品牌。

  庆丰村以“状元”文化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与文化相适应的园艺建设,例如状元桥、号舍、状元亭、牌坊、亲水平台等,有效地丰富了庆丰村“状元”文化品牌内涵。除此之外,还实施以“状元”文化蕴涵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周边产业发展促进“状元”文化提升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整村发展,依托农家乐、垂钓、果蔬采摘园等项目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努力打造精品路线

  “聚宝湾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而美丽乡村建设并不局限于聚宝湾这一种模式。”政协委员陈群伟告诉记者,王店镇通过对全镇23个行政村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采取典型示范、特色争创等方式,合理确定村庄、道路、水系、园地等区块建设目标和建设时序,并注重全镇整治。在陈群伟看来,村嫂摄影队就是王店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成果之一,“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给予美丽乡村一种‘内涵美’。人人享受美丽乡村带来的成果,才能反哺美丽乡村的再建设。”陈群伟说。

  陈群伟建议,应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绿化工程建设、卫生整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使内在美与外在美齐头并进,共同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

  整合完善“四位一体”保洁机制

  区人大代表徐海观说,洪合村结合“优美庭院”创建,充分发动了村民从自家庭院保洁工作做起。目前,已经全面清理了庭院的卫生死角,清除各家农户房前屋后的堆积物,在日常及时处置农村生活垃圾,为村民营造出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村民们屋前的环境搞好了,河道保洁也不能少。”在徐海观看来,洪合村按照“水清流畅”的要求,集中开展了河道垃圾、漂浮物打捞工作,保持水面、坡岸的整洁。同时,开展植树绿化工作,并加大了绿化的维护管理力度。

  养殖业减量提质长效管理

  区政协委员吕建荣对“美丽乡村”建设十分关注。在他看来,通过改造乡村人居环境,凸显江南水乡特色,不仅是要将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让百姓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塍镇就是通过健全生猪养殖减量提质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控制生猪存栏量,保护了市本级的母亲河新塍塘,提升了沿岸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吕建荣说。

  “美丽乡村不光美了乡村环境,也美了千家万户,让万千农民的素质得到提升。”吕建荣认为,美化环境要深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保洁机制,通过提升服务,耐心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张帅 陈曦 记者 丁珩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民以食为天 关注秀洲粮食生产“九连增”的背后
·关注:晚期癌症爸爸为孩子的明天担忧
·政协委员报到激情满怀 关注经济民生等热点问题
·【“两会”快讯】政协委员报到激情满怀 关注经济民生等热点问题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