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模式的成功经验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新要求和任务之际,嘉善教师流动工作凭借率先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间、县域内教师科学双向流动,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状况等多项举措,社会反响良好。
“从城里学校流动到农村学校,会不会影响个人发展?”这是2012年,嘉善一中青年教师朱鸣得知自己将要分流去该县大云镇中心学校时,心中浮现的顾虑。但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教育部门对流动教师的关心,学校领导对流动教师的重视,不仅让他消除了成长的顾虑,更拥有了发展的空间。
实际上,嘉善教师流动工作不仅得到了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更得到了学校的欢迎和拥护。“自流动老师来后,学校不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大云镇中心学校校长马春娥开心地说。截至目前,学校已接纳流转老师30多名,其中14名来自县城学校。这些老师的到来为学校学科建设、特长教学均注入了活力。去年,该校仅课题立项就达2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市级重点规划课题各1项,市个人课题2项。学校同时成功开设拥有40多个社团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各个方面均取得出色成绩。
据了解,嘉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作为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始于2010年。3年多来,全县38所义务教育学校实际流动教师573人。其中31名校级领导流动至农村基础薄弱学校,137名骨干教师由县城学校流入农村学校。34位名优教师流入农村学校,实现全县农村学校名师全覆盖。这一举措不仅弥补了城乡教育人员、学科、职称、年龄上的结构性缺失,更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均衡了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公平提供有益支撑。
“通过建立合作共赢目标激励机制、城乡互动多元交流机制、政策驱动积极引导机制、后续发展跟进管理机制等4大机制,嘉善教师流动工作已迈向更高台阶。”嘉善县教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嘉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模式推动教育改革,这仅是嘉兴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促进我市教育向高水平、均衡性、优质化方向发展,我市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围绕公平、公益、普惠原则,创新体制机制,针对不同学龄阶段,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
学前教育方面,2011年开始启动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增强财政保障力度,加快幼儿园标准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我市基本实现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义务教育方面,均衡发展局面也已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得到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小班化教学等各类教育改革措施稳步实施,教师校长流动、职称改革等6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接下来我市还将努力推进实现‘数字化校园’,在增强和提升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幸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