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朱海平一行走进新塍镇大通村与养鸭户进行交流。(摄影:沈鑫)
生猪减量提质工作是“三改一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秀洲区畜禽养殖棚舍拆除和复耕情况进展如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户转业转产是否顺利?如何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强大的倒逼机制、确保长效管理?昨天上午,区委书记朱海平等区四套班子领导率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分赴王店镇和新塍镇实地走访调研秀洲区生猪减量提质工作。朱海平要求,全区要紧紧围绕“禁养区全拆,限养区全管”的目标,加快推进生猪减量提质工作。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王店镇太平桥村。在该村2组农户徐兴观家的旁边,一块写着“长水塘200米禁养区”的牌子格外醒目。今年已68岁的徐兴观告诉记者,家里原有两处猪舍,总面积约有370平方米,因为地处禁养区,早在上个月,他就把一部分成品猪处理掉,并完成了200平方米猪舍的拆除和复垦。
“现在这个猪舍只有70多头小猪,等再养大一点就可以处理掉,猪舍也就可以拆掉了。”徐兴观说,因为年龄原因,自己老早就打算不养猪了。这次生猪减量提质正好让他下了决心。“等猪舍拆掉了,我就在这里种点蔬菜什么的,也可以在好环境里安享晚年了。”徐兴观笑着说。对徐兴观老人主动配合生猪减量提质工作,调研组一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叮嘱村里为老人种植蔬菜给予必要帮助。
随后,调研组一行又来到新塍镇大通村,在该村7组,一块刚刚复垦好的地块格外显眼。据新塍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来7组的这个地块上,有两个利用违章搭建棚舍进行养殖的养鸭户,经过多次上门工作,其中一户已经在6月底前完成了清退,而目前仍在进行养殖的养鸭户也已经在处理最后一批鸭子了,有望在10月底前完成鸭棚的拆除,届时,该地块的近20亩土地将得到复垦。调研组一行深入鸭棚,了解养鸭户的养殖情况,在交流中,来自衢州市江山县的养鸭户表示,将尽快腾退鸭棚。
点上推进有条不紊,面上推进同样行动迅速。记者从区有关部门了解到,自市、区“三改一拆”工作动员会以来,各镇、街道,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积极贯彻市、区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升级工作。截至上月底,全区签约拆除猪舍548户,共计20.04万平方米,拆除猪舍512户,共计16.67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66.7%,其中拆除泔水养猪166户,占泔水养猪总户数的55%,拆除外来养猪户119户,占外来养猪总户数的72%,拆除鸭棚24户、4.29万平方米。棚舍拆除后,已复耕306户。
伴随着违章棚舍的拆除,全区生猪存栏数降到17.58万头,与去年年底存栏20.85万头相比下降了15.68%。养殖户已转产128户,转业102人,其中种植蔬菜202户、林果4户、粮油24户。全区组织各类培训推介会8次、培训人数达1180人次,帮助养殖户尽快转产转业。与此同时,全区启动了生态健康养殖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场创建活动,大力进行治污设施改造提升,实行农牧结合,全面推进了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对于在生猪减量提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朱海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下一阶段生猪减量提质工作,朱海平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定目标,在年内,对“一区三重点”(即禁养区、泔水养殖户、外来养殖户、过路猪)的养殖棚舍进行坚决拆除。同时,要强化指导,一鼓作气地做好提质转产工作。
朱海平强调,在生猪减量提质工作推进中,要做到减数与减量同步,拆违与提质同步,猪舍拆除与鸭棚拆除同步,规范管理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堵新(建)、堵污(染)、堵转(移)三堵同步。各级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合力推进。全区上下要以决战到底、务求必胜的信心一抓到底。通过生猪减量提质工作,最终实现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的保护,助力“两富”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