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平湖市“阳光小屋”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组织的“阳光课堂”正式开班。课堂上,由返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将为本地农村孩子提供课业辅导并组织兴趣活动。此前,嘉兴市“良友绿夏”关爱新居民子女公益夏令营也在南湖区启动,组织方表示,它将带给新居民子女一个安全、多彩、幸福的暑期生活。
快乐的暑假如今却成了不少父母的烦恼:自己要上班,孩子却放了假,谁来看管?从目前的实际看,解决之道无外乎两种:有条件的家庭会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在农村或者一些新居民家庭,则会选择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两种“对策”其实都有问题,前者虽说家长放心,但容易招来孩子“没有暑假”的抱怨,而后一种情况则可能导致孩子的安全问题。
暑假难熬,之所以成为每个夏天的“保留节目”,一方面固然与现代社会人口的高流动性有关,许多家庭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挣钱、管小孩都要夫妻两个亲力亲为,难免有力不能及的时候;但另一方面,也与公益性暑托机构的阙如密不可分。公益性暑托机构有多缺,看看前两天本报报道的“格林小镇一连续办了8年的公益暑托班今年停办”后家长们的复杂表情便可以大致体会:惊讶、无奈、沮丧……这份沉重,谁懂,又该谁来解?
相比赢利性质的暑假班,像“阳光课堂”、“良友绿夏”这样的公益夏令营的优势,一来体现在费用上,大多不是免费就是只收很少一点成本费,从而令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到夏令营的活动中;二来反映在内容上,寓教于乐,没有补习班的枯燥乏味。但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依赖志愿者的爱心,不可能彻底解决孩子的暑托难题。万一遇到像格林小镇暑托班那样因资助方财政吃紧、无力支付费用的情况,就很容易“夭折”。
对此,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这既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好消息是,市社工协会目前正携手几家社工事务所,并积极与社区对接,通过联系场地、提供经费补助等方式,努力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涵盖尽可能多学生的“暑托大网”。我们希望,随着越来越多公益性暑托班的出现,“把暑假还给孩子”的梦想能够真正实现,从而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