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精加工车间,车间主管李棠盛正在指导车间物料员魏春雷操作一台全自动数控车床。“如果按照两班算,这台自动化数控车床每天能生产2400个铝杯,产量是目前半自动车床的两倍,不久后,6台机器将全部到位。”李棠盛说,除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新车床的产品质量也更趋于稳定,提高了产品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
作为一家从卤素灯直接向LED产业进军的龙头企业,历经十多年的创业发展,生辉照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LED室内通用照明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在“机器换人”大潮中,生辉照明又以此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1985年,位于洪合镇的嘉兴市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嘉兴市第一张民营企业执照,由此开启了民营企业的创业史。从“郊区时代”的农业大区一路走来,30年来,无数个像生辉照明这样的民营企业在秀洲区生根发芽,他们用不断的创新发展和转型提升,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截至2012年,全区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8.6%,民营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5%以上,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区税收的64.6%,吸纳从业人员近24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77%。
30年来,秀洲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涌现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EP雅莹、浙江省最大的棉纺企业龙源纺织、全国LED通用照明光源行业规模最大的生辉照明、太阳能光伏玻璃产能居全国第二位的福莱特玻璃等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如今的秀洲民营企业正以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提升水平、品牌铸就辉煌,实现着“二次创业”的再腾飞。
新技术助力传统优势产业
转型提升夯实区域经济基础
1988年,当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明的父亲创办洛东红政服装厂时,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它会成为引领中国女装时尚的品牌企业之一。1996年,张华明正式接棒企业,将企业定位于专业化的女装品牌公司,带领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研发设计、品牌经营之路。
从一家传统的服装外贸加工企业,转型至国内知名的现代时尚品牌企业,雅莹一直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服装品牌的推广作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以此不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去年,该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称号。最近三年,雅莹公司研发投入1.35亿元,公司1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34%,大专以上学历占52%。在服装这一传统的产业领域,雅莹孜孜不倦研发新面料、新款型、新技术,现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拥有各类专利、著作权72件。而在品牌推广上,雅莹在每家门店,从选址、设计到装修、陈列等都按照国际一线品牌的要求。
其实,和雅莹一样,毛衫、厨卫家电、丝织产品等,都是秀洲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它们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然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1988年开办南方丝绸市场,成为浙北地区重要的纺织品交易平台,到2000年建设丝织工业园区,集群集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的中高档产品;从历史上“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丝绸名镇发展到今天誉满全国的“中国织造名镇”。去年以来,王江泾镇重点培育了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加快天之华涡轮纺、恒盛化纤等原料项目的建设速度,对越龙家纺等品牌加大培育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而作为毛衫产业大镇的洪合,则围绕毛衫制造业科技升级和国际毛衫城两个项目,搭建产业升级大平台,完善产业链,努力实现毛衫产业的转型升级。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位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的浙江生辉照明有限责任公司,原先是一家卤素灯生产企业,2004年,企业在园区投资超亿元,兴建厂房、引进设备、组建技术团队,开始进军LED产业。公司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在低碳、绿色照明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国内知名的专注于LED照明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公司总资产已达到4.2亿元。
把每年销售收入的6%划拨为专项研发经费,截至目前,生辉照明先后承担了国家“863”火炬计划、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参与了20多项照明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拥有专利75项。
去年底,以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挂牌成立;今年3月18日,4个光伏技术研究院和设计公司项目、4个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运维项目、4个光伏产业项目、4个战略合作项目和3个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园区;6月18日,又有12个项目与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签约,5名光伏产业顶级专家受聘成为园区光伏产业发展顾问。锁定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同时进行从产业到政策、从生产到示范等综合试点,注重发挥综合集成优势。
秀洲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秀洲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成绩斐然,但发展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就是要突出发展主业,锤炼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秀洲区也将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平台承载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真正为企业分忧、解难、铺路、护牌,为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