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新闻网7月1日讯 俗话说:“群羊有草吃,全靠领头羊。”在王店镇太平桥村26组,就有这么一位老党员,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五年来,他带领着组里的老年村民发展梨树种植业。如今,这一方连片30多亩的梨园已成为这些花甲老人的“致富园”。
昨天,笔者来到了太平桥村26组一探究竟。在村干部姚雪芬的带领下,笔者在方圆30多亩的梨树地里见到了带领组里中老年村民发展梨树种植业的金玉林。老金今年62岁,皮肤黝黑,显得很有精神。对于笔者的提问,这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憨厚地笑着说,这是他做的最为满意的一件事。
金玉林原先是太平桥村里的一名负责农机水利的村干部。2003年,离开村干部工作岗位后,他种起了梨树,同组的村民金子祥也种起了梨树。通过尝试,两人都有了收获。特别是金子祥很快成为了村里的梨树种植大户,而金玉林也不赖。因为梨树相对好管理,金玉林还在洪合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打工赚钱和搞副业两不误。2008年,金玉林所在的26组适逢土地平整。在土地分配前,金玉林找到了组长金火观,因为此时的他有一个想法。“我们这些人年龄稍微大了点,种植梨树管理起来相对省力点,你帮我,我帮你,市面都比较灵,可以增加点收入,总比呆在家里没有什么收入好。”他说。
当66岁的组长金火观得知金玉林想让组里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老年村民和他一起发展梨树种植业时,顿时乐了,大声说:“好主意啊,我也参加。”随后,63岁的金锦良等另外三位农户也加入到了种植队伍中来。说起5年前的情景,“六人组”成员之一的梨农金锦良依然记忆犹新。他告诉笔者,因为当时太平桥村南片不种梨树,都以种稻和养蚕为主。起先,组里的村民对种植经济作物还是心里没底,生怕种不好。但看到30亩田块连成一起,就放心了不少。
在得到其他农户同意后,金玉林和梨农们选择了一面靠路、一面沿河的离村庄较远的田块作为承包地,然后将距离村庄比较近的农田留给了种植水稻的农户。当然,这因为对水稻种植户来讲也相对进出方便,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组里其他农户的支持。
就这样,金玉林带着大伙儿在太平桥村26组合力建立起了一个面积达30多亩的大梨园。其中,种植大户金子祥承包了10亩,其余的由五户农户划分,大伙还七手八脚地在梨园周围建起了篱笆。外面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农庄,而到了梨园里,人们才会发现这里包含了好几个梨树种植区域。每当春季,大梨园里“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后,为了增加效益,这些老梨农们还在河岸边种上了桃树。这样,粉红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构成了美丽的花园,吸引住了路人的目光。
最让农户们感到惬意的是,因为6户人家承包地合在一起,人多力量大,在排水、防盗和管理上省心了不少。在采访中,组长金火观则告诉笔者,一般种植户在水果成熟时往往会担心被小偷惦记,而对上了年纪的农户来说夜间管理起来也会相对吃力点,而这五年里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在种植上也是好处颇多,特别是有了大户的加盟,让这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梨树种植的老农民们有了很好的参照对象。特别是销售这一块,除了金玉林和金子祥外,其他梨农都没有销售经验。不过在这个六人小组里会有人带领他们。说到这儿,金锦良说他感触很深。他说:“都这把岁数了,如果不是金玉林他们带领,我是绝对不会想到承包田地去种梨的。”
因为效仿方便,这些从来没有种植过梨树的农户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转换,逐渐尝到了种植的甜头。五年下来,太平桥村26组的这些梨农们在种植道路上已经初见成效,亩产收入也逐年增加。去年大部分已经卖到四五千元,不过他们的预期目标值是达到亩产万元。金锦良笑着说,这梨树是越种长势会越好,不用两年,他们的亩产就会翻番。而对于成功,种植户们归功于金玉林的左右协调和带领。金锦良说:“大家以前都没有种过,只有金玉林与金子祥两家种过,他们带头带得很好。”
这就是王店镇太平桥村26组一个老党员拖着一个老组长,一个相对有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带领着大家发展种植业的故事。采访结束时,村干部钱惠林告诉笔者,金玉林的这个金点子不但让跟着他一起种植的梨农感到满意,周边村民也都非常羡慕。“好点子,确实是好点子,大家集成块之后,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沟通,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家相互走来走去看看,对种果树的技术提高也大有好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