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走街串乡】肯动脑 多钻研 新塍镇村民走出泥鳅养殖致富路

2013年6月8日 09:27 [ ] [打印]

  秀洲新闻网6月7日讯 秀洲区相对其他区域地势较低,近几年水产养殖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特种水产规模化养殖户已经不在少数,新塍镇天福村13组的秀洲区鑫国水产特种养殖场的泥鳅养殖就是其中的一家。

  昨天下午,笔者在养殖场见到了负责人沈国鑫,黝黑的皮肤一看就知道是经常在外面风吹日晒的人。“晚上要守夜,下雨天又要出来,雨天水大了,怕泥鳅跑掉嘛,一跑么一年辛苦就白费了。泥鳅的长势要每天看着,24小时总要20个小时在塘里,还得每天喂饲料,春季、秋季的时候每天要喂两次。”沈国鑫说,养殖业是很辛苦的,水产养殖更辛苦。

  沈国鑫的养殖场面积有70亩,而6年前刚开始养殖泥鳅时只有3亩多。后来,他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养殖门道后,才逐渐增加了面积,扩大了规模。笔者了解到,沈国鑫所谓的掌握养殖泥鳅的门道,主要是指泥鳅的繁殖。“人家是用催产针孵化出来的苗,最高成活率也就24%吧,我这个是泥鳅自己自由繁殖的,但这跟季节有关,自然繁殖产期迟早不能掌握。这个方法使泥鳅的成活率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因为自由繁殖的泥鳅抗病性强、长势快、成活率高、产量也高。”沈国鑫坦言,现在市面上的育苗就两种,要么人工催产繁殖,要么原生态自然繁殖,不过掌握自然繁殖技术的人很少。

  正因为掌握了别人很难掌握到的自然繁殖技术,现在繁殖出售的泥鳅苗已经成了沈国鑫养殖泥鳅中的一块主要收入。“我以出售泥鳅苗为主,留少部分自己养殖,等上市商品泥鳅。”沈国鑫告诉笔者,前两天,最多一天有五六辆车停在养殖场,有的是来买泥鳅苗的,也有的是来讨教技术的。沈国鑫粗略估算了下,今年32亩苗塘已经卖了15000斤左右,价格一般在每公斤50元,收入蛮好。

    事实上,身为农民的沈国鑫以前也并不甘于在田头干农活,可经常出入酒店饭厅的他看到泥鳅这道菜很受顾客欢迎,而且价格不低,于是他就萌生了养殖泥鳅的想法,从此死心塌地地干起了这行。沈国鑫说,所有种养殖业都是有相通点的,养泥鳅也不例外,除了吃得起苦外,还要肯动脑、多钻研。只有这样,养殖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通讯员 许建红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秀洲举办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技能培训
·养殖户"淘技术"拓增收渠道 秀洲昨举办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技能培训
·油车港养殖致富女能手成立工作室
·秀洲区专项推进"三改一拆"、畜禽养殖减量提质工作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