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又到一年一度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嘉兴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南湖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食品质量信息征集等“食品安全,你我同行”系列活动;嘉善县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不难看出,这些活动紧贴“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的宣传周活动主题,旨在将公众引入监督、举报等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一个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守护的社会氛围。
今日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却依然屡见不鲜。仅以国内多地曝光过的掺假羊肉为例,多年前就有挂羊头卖鸭肉、狗肉之说,前不久又传出了“挂羊头卖鼠肉”的惊悚新闻,真可谓“年年喊打、年年不绝”。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原因,也与监管乏力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企业大多“低小散”,违法成本低获益却很大,难以自发自觉形成行业自律,而政府部门限于人手、经费等客观条件,监管范围和打击力度都很有限,难免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圈。
由是观之,生产者自身约束不靠谱、政府监管效力又有限,解决好食品安全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就必须发动公众的力量,让“人人喊打”变为“人人能打”、“人人敢打”。实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劣质食品充斥市场,借助公众智慧进行监督、举报甚至诉讼、赔偿,正是政府依法治理之外净化市场的重要手段。当然,让公众从普通消费者升级为监管者,首先要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应该看到,这几年,嘉兴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与防范工作,今年又在浙江11个地市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中名列榜首。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食品生产工艺迅猛发展、食品产业链无限延伸的当下,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独善其身。借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之机,各地纷纷推出面向市民的宣传活动,就是要让消费者在参与中学会监督、举报,学会维权、打假,练出“喊打”的胆量,造就“敢打”的能力,在政府监管网络之外,为食品安全织就一道疏而不漏的社会监管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