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城市数量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如何有效保障交通、能源、供水,并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处理废水和垃圾,切实关乎城市生活质量。5月14日至15日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以“大城市的明天”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就以上问题给出了一些思路。
汉堡市市长舍尔茨在会议开幕致辞中表示,大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等挑战具有全球影响,发达国家要拿出有吸引力的应对模式,以带动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官员维尔弗里德·克劳斯表示,参与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研究,德国作为发达国家负有历史责任。一方面,德国可以让外界分享自己在绿色环保领域取得的经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研究也可以为德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资助下,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口机构合作,开展了9个应对大城市发展问题的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城市发展规划、水资源模型建立、固体垃圾回收、交通监测、低能耗住房等领域。9个项目中有两个选择了中国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和合肥。
“被动住宅”是德国环保科技的明星产品,其特点是低能耗甚至负能耗。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建造的第一座被动住宅已经在乌鲁木齐动工。德方合作伙伴、海德堡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伯恩特·弗兰肯说,中国政府在环保领域的行动十分迅速。此前,使用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的住宅改造项目已经完工,目前能耗比改造前降低75%。
乌鲁木齐项目还包括工业垃圾分类回收和水资源模型建设。该项目负责人托马斯·施特尔博士说,中国对有害工业垃圾进行了分类和登记,但对无害垃圾还没有采取措施。他们的项目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合作,参照有害工业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了其余工业垃圾的分类,并做成专门的软件。
在合肥市,柏林自由大学的项目组完成了交通路况监测模型。项目成员马蒂亚斯·克拉赫特介绍,这个系统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利用每辆出租车GPS系统发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可以获知实时路况。在此基础上,监测获得的道路车流信息可以为红绿灯设计、交通管制提供参考。进一步建立的模型还可以模拟不同城市规划产生的交通流量。结合交通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可以模拟、比较不同城市道路规划的碳排放,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都市和农业似乎是两个不相融的概念,但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都市农业项目却给这座旅游名城增添了生机。卡萨布兰卡炎热、缺水。利用工业和生活废水在城市周边和市内发展农业项目,既实现了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再利用,还能绿化城市,改善微气候;其农产品还能直接在旅游景点出售,增加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刚开始时有很多怀疑的声音,但实施之后却得到了肯定。都市农业项目还包括在城市房顶、阳台、公共花园种植一些简易农作物,减少卡萨布兰卡的暑热。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项目组则调查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现状,并为垃圾处理和回收提供建议。通过调查发现,那里的垃圾主要是生物垃圾,占80%,塑料和纸制品较少。项目组决定推广简易焚烧炉,可以将固体生物垃圾制成替代煤作为燃料。对于餐厨垃圾,项目组从德国引入了一套沼气设备,在当地大学食堂建立了沼气试点工程。项目组成员、斯图加特大学博士黄晶晶告诉记者,发展中国家环保做得不够主要因为相关的立法和管理跟不上,在技术的资金支持上也还存在问题。
与会专家表示,环保技术适应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是项目执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环保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要政府的立法保障,需要合适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通过教育,树立人们的环保观念,把“人”放在环保的中心位置,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
(本报汉堡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