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照你的说法,也许我应该打包回家了。”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在回应一名记者的提问时显然略显不悦。为了回击记者所言之夸张他甚至引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百余年前澄清自己死亡的假消息时说的话:“关于我已死亡的传言有点过度夸张了。”
“百日成绩单”无亮点
当天恰逢奥巴马连任满百日,令他不悦的原因是一名记者戳中了他的“痛处”:倾尽全力推控枪法案却无果而终;力促国会避免自动减支生效却遭无视;一项他威胁否决的议案,却有92名本党(民主党)议员投赞成票。该记者由此质疑奥巴马剩下的政治议程能否获得本届国会通过。
历史经验表明,上任前一百天是总统与百姓的“蜜月期”,但同时也是总统能力和政策的试金石。也正因此,自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上任百日内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之后,美国坊间就习惯性将总统上任百日的表现与未来政绩相联系,而历任总统也格外看重“开门红”,这或许正是触动奥巴马痛处的原因。
在2009年奥巴马首个任期百日记者会上,他曾给自己列出了一份“百日成绩单”:促国会通过了经济刺激计划和二00九财年预算案;创造或保住了十五万个工作岗位;让百分之九十五的工薪阶层享受减税优惠;开始结束在伊拉克的战争;与北约盟国加强关于打击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基地”组织的合作……
然而,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的百日记者会上并没有列出自己的成绩单,只匆匆回答了六、七个问题了事。一家美国媒体抱怨说:“奥巴马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几乎没有新的信息给记者。”
相比四年前,奥巴马连任百日的成绩单确实没有太多“亮点”。在康州小学枪击案后,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奥巴马名垂青史的好机会,结果控枪法案在本党控制的参议院也未能闯关;另一项可能令他成就伟业的移民改革也举步维艰,如今又因波士顿爆炸案徒生变数。
光芒渐褪 维新日艰
在首任之初,奥巴马在极高人望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拨乱反正”为自己树立了“变革总统”的形象。在他执政百日之际,美国人甚至将他与罗斯福相提并论,而他也是一脸“除了恐惧本身之外别无所惧”的派头。
奥巴马首个任期虽然跌跌撞撞,但终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原因那时的美国身陷经济危机之重,经济一年萎缩5%,就业岗位一个月减少80万个,美国还在两场战争的泥塘中挣扎。用一家英国媒体的话说:“奥巴马将一个危重病人送上康复之路”。然而,也正有了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做参照,才使奥巴马首任的成绩单更“亮丽”。
然而四年半过去了,奥巴马头顶的光环已渐渐褪去,华盛顿的政治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加上遗留到第二个任期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奥巴马要大刀阔斧谈何容易。
奥巴马维新之难还在于,在经历四年的政治恶斗之后,共和党人已掌握了他的“命门”,一些共和党议员几乎是“逢奥必反”,逼得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奥巴马一退再退。而许多党内同僚却把他视为“投降”总统。右翼共和党人要挟他,左翼民主党人抛弃他,夹缝中的奥巴马举步维艰,壮志难酬。
没有新消息就是好消息?
或许,对于奥巴马而言,在眼下的时局之下,没有新消息就是好消息。因为自从他连任以来,已经连续接到了多次坏消息:从康州小学枪击案,到波士顿爆炸案,再到得州化肥厂爆炸案;从自动减支生效,到控枪法案夭折,再到移民法案被暂时搁置等等。
然而,对于有意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奥巴马而言,没有新消息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在第一任期的成就无论如何都不足以使之堪称伟大,而且一塌糊涂的第二任期很可能会把他过去的成就一笔勾销。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总统会留下什么遗产,部分取决于他的任期内会发生什么事情。南北战争成就了林肯的伟业,大萧条成就了罗斯福新政,两位数的通胀和800万人失业造就了“里根时代”。即便小布什,在2001年9月11日他在佛罗里达州给小学生读书的时候,“反恐战争”也不在他的词汇中。
如今奥巴马连任才过百日,尚有“危中寻机”、“平中出奇”的机会,至于未来三年半他将出何招数外人难以猜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仅仅鸣锣宣示“平安无事,小心火烛”显然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