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猪讲究干湿分离,实现零排放、零污染。”顺着场主周梅生的指引,一排排整齐的猪舍出现在记者的眼前。步入猪舍,记者看到这里的生猪还按个头的大小进行人性化地“安家”。“成年猪为防止相互踩踏用猪笼单养,一月以内的猪崽和母猪住一起;一个月以上的幼猪以10头为单位圈养;中等个头的猪以6头为单位圈养,并且所用饲料也有不同。”周梅生介绍道。
因为不用泔水喂养,这里没有过度的恶臭,在幼猪猪舍区,周梅生撒了一把饲料,10头幼猪便蜂拥而至。而在一旁,周梅生示意记者仔细看看这里的门道。“你看,地面呈15度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尿液的倒流,通过一个开在墙角直径20厘米的圆孔被导入专门开辟的管道中。”周梅生一边比划一边补充,收集起来的尿液储存在470个立方的尿液池中,1年分2次用水泵抽到果园中去,用于改善土质,“上半年是在五、六月份,下半年是在九、十月份,这两个时间段受天气影响,正好土壤相对比较干裂。”
目前,生华生态养殖场现存栏生猪约1580头,年出栏生猪近4000头,建有标准猪舍3890平方米,平均一天可收集生猪粪便1吨,一个月相当于可自产30吨肥料,每月至少节约肥料支出一万五千块。通过粪便的有机浇灌,在养殖场里,每年梨园的总产量6万公斤,出售苗木300棵,总产值32万元,创利10万元,省肥、增产和提质提价取得的收益比同类果园增加50%,真正实现种养双丰收。
“除了农牧结合,配有沼气池、沼液池、干粪堆积场外,我这里在2010年还新建了一个50个立方的无害化处理池,连续3年,生猪死亡率都控制在正常的3%以内。”周梅生把这归功于养殖场的选址和生态养殖方式的坚持,“我从96年开始养猪,原来的地方环境比较嘈杂。2000年搬迁到这里,租了近200亩土地。我之所以看中这里,就是因为远离公路、水源和工业企业,非常利于猪的生长。到了2003年,我开始琢磨起如何生态养殖,渐渐有了今天的样子。”在销路方面,周梅生与附近王店镇的一家食品公司建立长期供应关系,不过今年以来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平均每头猪要少赚150元左右。
行情有跌,总有涨,周梅生依然看好自家的“生态猪”。“我相信目前的情况是暂时的,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不是我吹,过去5年中,来我这里参观学习的不下100人次,今年到目前为止就有20人次,说明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生态养猪的重要性,这是今后的方向。”说到这里,周梅生的自信已写满脸上。
洪合生华生态养殖场,作为秀洲区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秀洲区全面推进“三改一拆”和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工作的力度。据了解,今年以来,秀洲区已连续出台《秀洲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关于加强生猪养殖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扎实推进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的意见》、《秀洲区畜禽养殖棚舍专项清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全区力争在2012年全区存栏量21.4万头的基础上逐年削减,到2015年底控制在12万头以内。通过制订出台生态养殖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牧结合、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养殖场(户)通过流转配套土地或协议异地对接,自行消纳排泄物,较大范围实现畜禽业的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