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民政系统“阳光民政”十大品牌名单揭晓,海宁民政的利益冲突防控预警机制榜上有名,成为全市唯一上榜品牌,此项目也是全省首创。近年来,海宁市以权力的监督制约、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为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民政系统国家公职人员防止利益冲突实施细则》、《防控办法》和《预警办法》,形成了一套针对民政系统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防控预警机制。
众所周知,民政工作是以保障民生、服务民众为宗旨和目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经费被投入到民政领域,一些权力寻租的现象也开始在系统内出现。个别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特殊关系人提供方便、谋取私利的事件时有发生,诸如“干部家属吃低保”、“萝卜招聘”等丑闻不仅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造成本来就有限的民政资源巨大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损害到民政系统自身的公信力。因而亟须一套利益冲突防控预警机制来加以规范,区隔“门外汉”与内部人交叉甚至冲突的利益诉求,这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这次海宁的利益冲突防控预警机制,之所以能够跻身全省“阳光民政”十大品牌,最大的亮点在于建立了利益冲突的发现、防范、处置三大机制——通过个人申报、组织发现、群众举报等渠道建设,使利益冲突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通过利益公开以及自行回避、依申请回避、强制回避等形式,以达到防范利益冲突的目的;通过判定行为无效、收缴不当得利,责令改正、调岗、停职甚至移送司法机关等方式,构筑起对于利益冲突的“立体式”处置体系。而将民政系统人员的亲属、姻亲等关系人囊括进利益主体的做法,更是进一步拓宽了廉政“防护墙”的外延,既维护了公众利益,也保护了自家干部,从而为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践制度反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除了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对权力的监督力度,还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不同人群间的利益冲突。现在,海宁甩开膀子探索如何防控利益冲突的机制,尽管只迈出了“第一步”,成效如何尚待时间检验,但至少“让人民看到希望”。就冲这一点,理应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