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海宁海洲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正式开班,年底前有望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3月12日,市政府与省民政厅签订协议,共建社会养老服务(嘉善)示范区;3月17日起,海盐民政面向社会招募养老服务长期志愿者……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关于养老的新闻层出不穷,“老龄化时代,我们到哪里去养老、如何养老”的话题再次引起舆论热议。
老有所养,这既是数千年来不变的“中国梦”,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前列的城市,近年来,嘉兴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大胆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未来,嘉兴将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格局,这一图景令人无限期待。
说到养老模式,人们一般会想起传统的居家养老,还有最近十几年兴起的机构养老,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进养老院”。不过,随着老龄人口增多、社会养老压力加大以及现代老年人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这两种常见的养老模式已经既不能完全适应养老现实的变化,也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的多元化改革迫在眉睫。
如果说,桐乡乌镇的休闲健康养老园区满足的是部分人群对于高品质养老的追求,那么“托老所”则有助于解决机构养老“一铺难求”、居家养老“白天无人照料”的问题,而养老义工的存在更能够为一些孤寡老人带来身心的双重慰藉。在这个意义上,养老服务的多元化既是社会对于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的回应,也能够避免单一养老模式带来的资金、资源不足等难题。
当然,做好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工作,给老年人更多的养老选择,不仅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以确保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同时,相关管理和制度设计也应该及时跟进、完善。否则,可能出现一边政府积极倡导社区养老,一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却未对社区养老的责任承担、纠纷处理有权威和规范的界定,从而有陷入“政策盲区”之虞。这些,无不需要有关部门加以考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