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大运河申遗吹响冲刺号角 嘉兴段8个点(段)进入申遗名单

2013年1月30日 08:15 [ ] [打印]

   本报讯昨天,记者从市文化部门获悉,大运河申遗已吹响冲刺号角。日前,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城市正式确定从35个调整为27个。国家文物局最终敲定大运河嘉兴段包括2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的8个点(段)列入申报名单。今年七八月期间,大运河申遗点(段)将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并于明年6月正式接受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表决。

   据了解,此次确定的嘉兴段申遗点(段)保留了2011年公布的预备名单中的6段河道和1个遗产点,原本为后续列入项目的长虹桥纳入申报范围。自此,长安闸与长虹桥成为我市大运河申遗的入围遗产点。苏嘉运河、嘉兴环城河、杭州塘、崇长港、上塘河、桐乡崇福—余杭塘栖是我市大运河申遗的入选河段。

   2个遗产点上榜

   修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长安闸是古代连接不同水系长安塘(崇长港)和上塘河的一个重要枢纽及管理机构,是宋代江南运河三大堰之一,也是江南古运河上规模最大的运河设施之一。其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这是古代江南运河科技含量最高的船闸之一,是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先进水利技术的良好佐证。2011年,这个位于海宁市长安镇的运河遗产顺利入选申遗预备名单,并成为立即列入项目。

   “作为大运河嘉兴段申遗的重中之重,长安闸的保护整治工作早已开启,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目前该地考古发掘工作已取得重要成果,运河遗产展示馆也在火热筹建中。”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作为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此次被“破格录取”的长虹桥则是浙北平原软土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该桥优美的造型、雄伟的气势和精巧的构造技术,是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标本,也是迄今仍在大运河上发挥作用的极少数运河古桥梁之一。2006年,长虹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目前,紧紧围绕长虹桥的各种保护和整治措施正有序推进中。

   6段运河河道入选

   在此次申遗中,江南运河嘉兴至杭州段河道被整体列入申遗范围。其中浙江省界—杭州市坝子桥嘉兴段由5个河道首尾相接而成。从浙江省运河界碑到市区环城河杉青闸的苏嘉运河,是嘉兴平原地区洪水北排的主要通道。历经千年而格局未变的嘉兴环城河则承担着重要的水利转换功能,既沟通了自西南方向流入的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和新塍塘,也沟通了向东北下泄的苏州塘、嘉善塘、三店塘、平湖塘,形成了嘉兴市区“八水汇流”系统。从嘉兴至崇福的杭州塘是从隋代沿用至今的运河主线。崇长港是嘉兴境内最早有确切记载的运河。自杭州市德胜坝至海宁市盐官镇的上塘河,则有多个河段为历史主航道。

   与此同时,桐乡崇福—余杭塘栖则是江南运河南端的主干河道。与隋炀帝开凿的江南河一样,该河道是在原有河道上进行疏浚、拉直和加宽而成。

   “名单确定后,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加强周边环境管理,突出展现我市运河水系的空间格局。”该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启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全面展示大运河嘉兴段的历史内涵和独特价值。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耿俪洳 实习生 戴纯青 通讯员 王春燕    编辑: 杨状

 相关稿件
·我家门前的大运河
·修缮工程怎样推进 周边环境如何整治 大运河嘉兴段遗产点集中"会诊"
·大运河上的秀洲新区
·部署工作任务 明确时间节点 大运河嘉兴段申遗工作绘好“线路图”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