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月1日实施“新开工的项目必须做到实名制管理”后,今年,我市建筑企业将实行新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管理办法,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这是对之前实行的保证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安全存储和及时退付,保障建筑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针对欠薪问题,各方治理力度空前,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然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还是存在着,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说起治理欠薪来,人们普遍的看法:一曰完善制度,二曰加大力度。这些当然都是好办法,在这些之外,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如何消除“政策浮力”?所谓“政策浮力”,简单说,就是好的政策制定出来,却是浮在上面,受益人最终未能从中获益。拿治理欠薪来说,各项政策不少,然而,许多农民工兄弟并未因此获益。原因何在?很多时候并非在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而在于农民工兄弟没有披上“防护衣”。他们中很多人对于相关政策缺乏了解,不太善于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突出表现为很多人有劳动的事实,却未能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些无良企业主为了规避风险,想尽办法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无凭无据,政策悬空,劳动者利益得不到保障,维权起来特别不易。
此次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以及近段时间我市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公布欠薪维权投诉电话,显示出的都是治理欠薪问题的决心和诚意。在这之外,能否在消除“政策浮力”上多些举措呢?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员工不足以与资方平等谈判,在签订用工合同、工资协商、薪水发放等各种涉及自身权益的领域缺少博弈能力,从而使得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能否在用工之时,就帮农民工兄弟披上“防护衣”呢?否则,欠薪维权投诉电话拨通后,没有依据、没有证据、没有合同,只能是剩下眼泪、剩下被动,有心有力使不上,他们的权益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治理欠薪还得消除“政策浮力”,此力不除,再好的政策,对于劳动者来说,也只能是花瓶;此力不除,再好的政策颁布出来,也只能是让政府部门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