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超八成新居民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海宁市,最近又出台新政,目的是让剩下的近两成新居民子女共享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日海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新居民子女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该市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班额偏大、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的力度,送管理、骨干教师支教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新居民子女学校建设与管理水平。
近年来,海宁新居民子女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新居民子女在该市就学总人数为23749人,比2011年增加1558人。目前,公办学校吸纳了大量新居民子女就学,海宁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的比例高达80.71%。部分公办学校新居民子女比例超过50%,尖山新区的一所小学新居民子女的比例甚至超过了90%。
“新居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率逐渐提高,但新居民子女学校依然是一部分新居民子女就读的主要选择,进一步规范学校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海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海宁还有4580名新居民子女分别就读于友谊学校、永宁学校、安宁学校、启航学校等4所新居民子女学校。但这些学校大多存在硬件设施落后、超规模办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海宁市将加大政府投入,改善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和进行校舍、运动场地改造等,市财政都将给予相应的补助。如新建学校补助500元/平方米,改建扩建校舍补助400元/平方米,最高补助面积为4000平方米,2015年前完成改造建设的,还可再奖励40%。
同时,《通知》还规定,新建新居民子女学校的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班,生均用地不少于7.5平方米,其中集中活动场地每生不少于1.5平方米。学校平面设计按教学区、运动区、后勤设施区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置。《通知》也对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电教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等作了规定。
目前,位于海宁市海昌街道的永宁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海宁市也将指导现有的新居民子女学校进行改扩建,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居民子女学校基本达到标准。
不仅是硬件,师资队伍力量有限、学校管理水平较弱,也是新居民子女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升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水平,海宁还将建立送管理机制,由市教育局每年向每所新居民子女学校选派若干学校管理人员,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支教制度,每年向每所新居民子女学校选派若干名骨干教师,支教一年,通过“点对点”帮助,提高新居民子女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新居民子女学校吃了“定心丸”。海宁友谊学校校长汪希望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使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提升,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让教师能安心地长期留校工作,让家长和学生也更放心;另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支教,有利于新居民子女学校软件提升,促进教育长期发展。
除了软硬件的提升,海宁市财政还将向新居民子女学校提供课本及杂费补助、教师社保缴费补助、校安工程保安经费补助、公用经费补助等多项补助,同时,还将对新居民子女学校进行星级评定,对不同星级给予不同额度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