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特别关注】从一个村到一个社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

2012年12月18日 08:24 [ ] [打印]

  编者按 在秀洲区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本报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通过结合秀洲区契合十八大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符合秀洲发展实际的建设“现代化田园新秀洲”的目标定位,关注城乡统筹、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寻找秀洲的原动力和新路径、新措施。敬请关注。

 

  【实践样本】夜幕降临,伴随着喜庆的节奏,新塍镇陡门花苑小区的住户们会自发聚集到广场上欢快地跳起排舞。多年前,这些农户散居原陡门村的各个地方,原陡门村党支部书记朱金土每每看到此情此景,总有很多感慨和思考。前几天,他向村委会班子成员建议,把现有的26个村民小组升级为社区委员会。

  新塍镇陡门村是我市“两分两换”的试点之一,2008年启动这项工作。去年12月,原陡门村村民陆续搬进陡门花苑小区一期的套房,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住陡门花苑57幢的肖大忠今年51岁,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现在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每年每亩825元的流转费和房屋出租金这两项相加,就能抵得上以前的总收入。”肖大忠说。他觉得生活过得越来越充实,小区里有免费的健身器材,附近有3路和52路公交车,只需15分钟就可到达市区繁华地带。

  肖大忠家庭的生产生活现状是陡门花苑小区业主生活状态的缩影。据了解,陡门村进行土地集中统一流转,并实施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的农户,政府给予年满16周岁以上的政策认定人口,在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每人补贴1万元。

  朱金土告诉记者,从村变成社区后,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解决了部分农户面临的难题。例如,原本家里农房破旧的农户常常担心儿子将来讨不到老婆,而这些尴尬随着搬入全新的小区而消失了。通过做好就业和创业培训,目前90%的失地农民实现了再就业,而流转复垦的土地用于再开发,引进了以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为代表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13个。

  【秀洲路径】从村到社区的转变,新塍镇陡门村的实践样本是秀洲区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路径。2008年,嘉兴市成为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当年8月,嘉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秀洲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新路。2011年3月,秀洲区进一步提出,继续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两新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据秀洲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8月,秀洲区60周岁及以上居民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秀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96.7%。

  【未来展望】今后,秀洲区将继续以“两新”工程为抓手,推进土地整治有序有效进行。同时,加快农房集聚,加快新社区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村镇建筑工匠管理。依托新市镇建设投资公司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破解“两新”工程融资难题。

  如想了解有关城乡统筹的相关内容,可关注相关政务微博:@秀洲农经。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通讯员 沈 鑫 记者 沈 洁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秀和社区:让小餐桌释放出大文明
·“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 法律送上门矛盾才能不出门
·“向党说说心里话” 亚都社区老年聊吧
·亚都社区老年聊吧学习体会十八大精神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