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她们是农民、教师、工人、私营业主;每到夜幕降临,她们都变成了同一个身份——社区排舞队的姐妹花。
自今年2月嘉善县罗星街道启动“百姓舞台大家秀”以来,那些原本只是文艺旁观者的普通老百姓,转身成为文艺演出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草根”百姓
成为文艺“主角”
“城乡建设一体化,农民进城赚钞票,生活质量步步高,乐淘淘!”在十八大召开前夕,罗星街道和合社区的“和合艺术队”自创了“喜迎十八大 看看新变化”的“三句半”节目,反响热烈。这支当年在邻里眼中还只是“小打小闹”的艺术队,现在已经成长为全县小有名气、演出不断的“草根艺术队”。
记者走进李家社区居民严爱英家时,13名中老年妇女正在尽情吹拉弹唱,举办一场“音乐会”。正在演唱《天涯歌女》的便是61岁的严爱英,据介绍,她年轻时常常参加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演过《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白毛女》里的喜儿,“我一直喜欢唱歌,认识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大家就经常聚在一起唱歌、切磋。”现在,在罗星街道举办的“百姓舞台大家秀”文艺演出中,经常可以看到“罗星爱英艺术队”的影子。
只有百姓的参与,才能发挥群众文化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如何让群众成为基层文化的主角,实现从文化观赏者向文化生产者的转变”是罗星街道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为此,罗星街道经过几个月的基层走访、摸底,发掘出了一大批有文艺特长的居民,并购置了音响、器材等硬件设备,推出“百姓舞台大家秀”的形式,为他们搭建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向百姓展示自己的才华,变以往的“要我看”为“我要演”,让老百姓成为文化的“主角”。这一措施,不仅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而且倡导了文明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增加了文化在罗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支撑力。
区域共建
让农村文艺遍地开花
罗星街道厍浜村离城区较远,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也不像城里居民那样丰富。但是从去年开始,村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跳排舞。
“去年,街道文化站让我去厍浜村指导他们跳排舞,第一次过去,就有140多人参加,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跳。”来自晋阳社区63岁的李蓉祥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跳了六七年的排舞,第一次做老师,就能碰到热情高涨的学生,真的很骄傲。
文化需求人人都有,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资金缺少、人员缺乏等原因而落伍,怎样让每个村(社区)都不掉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通过区域文化共建的形式,目的是让街道内每个社区的文化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罗星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罗星街道按照“资源共享用、活动共参与、资金分开担”的原则,将15个村(社区)划分为3个片,分别建立共建委员会,负责片区内成员单位每年不少于1次的大型文化活动的指导策划、节目编排等事宜,从而实现各单位在文化活动上的平等合作。
此外,硬件建设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保障。“去年我们村添置了一套2万多元的音响设备,满足了村民们的排练和演出需求。”和合村党支部书记俞建华坦言,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村里每年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达到了十多万元。
据悉,到目前为止,罗星街道下辖的15个村(社区)均建有文体队伍,达59支,880人,表演样式有十多种,以“百姓舞台大家秀”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已经开展了6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