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不算大、人口不算稠密的嘉兴,仿佛一夜间就走到了“堵城”边缘。
两会、党代会期间,代表、委员“治堵”呼声不绝于耳。在市民每天的出行中,早晚高峰一不小心就堵上了,车堵,心更堵。
小城嘉兴为何早早出现拥堵的“大城市病”?我们的治堵良方是什么?一线大城市修建快速路、限制小汽车甚至收取“拥堵费”,种种“猛药”是否适合我们?……为破解这个“全球性难题”,嘉兴近年作过种种努力,但拥堵却愈演愈烈。11月24日,市建委组织召开嘉兴市区交通发展咨询会,问计专家寻求良方。会议请来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多名国内顶尖专家,为市区交通“把脉”。
跑步进入“汽车时代”
“没车不方便,开车你更烦!”最近,在市区花园路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金先生有点郁闷。之前为了过上有车族的便捷生活,他排队学车、排队买车,没想到真开车上下班了,他发现效率还不如之前开电动车。他回家要穿过中心城区,有时短短的禾兴南路就要堵上半小时……
嘉兴到底有多堵?其实,从出行调查来看,嘉兴的拥堵目前主要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平峰时一般还算顺畅;堵的节点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主干道,以及跨铁路、跨河形成的瓶颈地段。
“近3年嘉兴拥堵程度有愈演愈烈之势!”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孙建平对此颇为忧虑。
孙建平认为,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是首因。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3.4万辆,其中小汽车近13万辆,同比增长26.9%。而据《2011年嘉兴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未来3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增至52万辆,届时将给市区交通进一步“添堵”。
“就目前测算,市本级每百人汽车拥有量已达22辆。”孙建平说。
据了解,新加坡每百人汽车拥有比例为18%,香港为5%。早在两三年前,就有人兴奋宣称“嘉兴每百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香港、上海”,似乎这是嘉兴人“不差钱”的明证。但市建委总规划师孙兴辰却对此深感担忧:在上海、香港等大城市,拥堵已出现多年,公共交通便捷,私家车上牌、使用、停车成本都比我们高得多,因此人们买车意愿相对较低;相比之下嘉兴开车顺畅多了,出行时耗在30分钟以内的占到93%,同时停车位配建比例也较高,停车方便多了,因此人们买车意愿很高。但这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并非好事。
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区道路设施建设速度赶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供需更加失衡,拥堵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11年市区城市道路长度仅同比增长13%,2010年同比增长仅5.8%。“嘉兴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地面交通优化又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不少三线城市的‘通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说,嘉兴未来将面临4至5倍的交通需求,该如何突破困境确实需要更完善的方案。
另一方面,嘉兴“汽车文化”的发展也没赶上汽车增长速度。“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他们的‘汽车文化’发展了几十年。”住建部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赵一星认为,而嘉兴的汽车就是这几年间爆发增长起来的,相当于跑步进入“汽车时代”,很多人刚放开自行车就开上了小汽车。因此,相应的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市民汽车出行文明意识都还没跟上。
“公交优先”遭遇现实困境
“公交优先”是很多大城市“治堵”的共同经验,但现在嘉兴公交发展也遭遇瓶颈。
嘉兴连续5年将“公交优先”列为民生工程。2010年,公共财政补助公交高达1.1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目前,市区公交车有808辆,日客运量达到24万人。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05年的15%提高到目前的24%。
“但近几年公交分担率增长趋缓,增速远不及私人小汽车,公交竞争优势不明显。”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导致公交运行效率下降。2002年市区公交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去年下降至16公里,今年降到15.6公里,运行效率下降了20%。“这就相当于近200辆车的运力因拥堵浪费在路上。”
该负责人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尽管财政投了钱发展公交,但公交的车次密度、发车频率却没有相应增加。据了解,目前嘉兴城市公交服务时间为5:30至16:00,夜间营运时间为17:45至21:00,线路服务时间较短,夜间线路过少,公交平均候车时间为6.4分钟。而一些线路的公交车在低谷时段甚至要1小时才发1班车,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市民来说,这显然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每次等公交等得我心烦意乱,有一次坐公交去火车站,等了20多分钟,最后还是没赶上火车!”一名市民抱怨说。私家车激增造成的拥堵,导致公交运行效率降低;公交不够便捷,激发了更多人的买车欲望。
城市规划造成“遗留问题”
除了私家车激增、公交发展遭遇瓶颈,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拥堵愈演愈烈还凸显出城市布局规划的一些“硬伤”和“遗留问题”。
首先,沪杭铁路穿城而过,“两环八放射”的天然水系将嘉兴市区分割严重,目前跨铁路、跨河的通道往往形成主要“堵点”。比如中山西桥、中山东桥、南湖大桥在高峰期间一般都比较拥堵。
其次,嘉兴市区布局为带状组团式,东西向交通量很大,目前城市东西两个重要通道——中山路、中环南湖饱和度较高,高峰时段中山路饱和度超过0.9,中环南路饱和度在0.75以上。
此外,市区交通流分布不均,路网级配有待优化。据市建委副主任、规划管理局局长骆小民介绍,嘉兴平均路网密度约为4.13km/km2,已处于浙江前列,但是目前中心城区道路以干道为主,主干道多于次干道,支路短缺,交通微循环收效甚微,也还没有快速路,部分主要干道(中山路、禾兴路、中环南路)往往承担过多交通流压力,整体路网容量优势难以发挥。
孙建平认为,停车位区域分布不均,路内停车比例高,也是加剧拥堵的原因之一。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市区有5万多个公共泊位,同比增长了26.3%。“但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分布不均,环城河以内区域停车位严重不足。”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社会停车场和路内临时停车位的车位数比例为1:11,而国际上推荐较为合理的比例为3:1。主干路内大量临时停车,给交通带来很大压力。
“嘉兴交通在硬件上存在不少缺陷,在管理软件上也有不足。”市建委主任陶金根认为,嘉兴拥堵的“病根”是多方面叠加影响,与其他城市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成因。比如嘉兴是统筹城乡发展先行之地,过去农民的晒谷场如今都成了停车场,大量近郊进城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治堵”也必然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不可“就交通论交通”、“就城市论城市”。
嘉兴“治堵”,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