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9岁的儿子查出患有末期肾功能不全,需要换肾治疗,不久5岁的女儿也查出患有同样病症,王店镇南星桥村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阴霾笼罩,巨额的医药费让孩子的父母感到压力很大。得知这个消息后,区慈善总会迅速行动,不仅送去了救助金,还与市慈善总会一起在江南摩尔广场为这个家庭举行了一场义卖活动。
自2007年5月秀洲区慈善总会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像上述这样“雪中送炭”的场景频频出现。在秀洲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秀洲区慈善网络日渐完善,慈善资金快速增长,救助领域不断拓展,慈善公信度和影响力日渐提升。
五年来,区慈善总会得到秀洲区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款5596.8万元,通过建立有序、高效的慈善救助服务体系,共支出救助资金4051.4万元,开展了助学、助医、助困、扶贫等多种救助活动,27800余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重大捐赠活动和救助项目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各种类型的救助中,“造血型”救助是秀洲区慈善总会的“招牌”,这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曾荣获“浙江慈善奖(项目奖)”和“嘉兴慈善奖(项目奖)”。从2008年开始,秀洲区根据各镇、街道产业特色和贫困户分布情况,开展困难群众“造血型”生产扶贫工程,建立了7个慈善扶贫基地,实施种植、养殖、羊毛衫加工等6个“造血型”生产扶贫项目,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2008年至2010年共扶持400多户贫困户,投入生产扶持资金260多万元,产出近1000万元,户均年纯利润达1.3万元。通过三年扶贫,46户低保、低收入户脱贫,182户扶持户年收入达到低保户年收入的一倍以上。
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困难新居民、大病患者……这些弱势群体都是慈善总会的救助对象,其中医疗救助是区慈善总会各类救助项目中支出比例最高、工作量最大、群众反响最好的项目。2007年至今,全区共救助患者3271人次,支出金额857.62万元。近年来,医疗救助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修订中,例如将低保、低收入家庭尿毒症、白血病患者医疗费自负部分的救助比例提高到90%,将一般困难家庭尿毒症、白血病患者医疗费自负部分的救助比例提高到40%至60%。修订出台了《关于困难群众大病慈善医疗救助的补充通知》,首次将先天性心脏病和红斑狼疮等4种特殊病种的门诊费用也列入救助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