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首个村级慈善工作站——桐乡崇福镇芝村村级慈善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仪式上,不到半小时就有15家企业现场认捐119万元,个人捐款51.88万元。以此为起点,我市将陆续实现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本村募得的慈善帮扶基金专门用于村内慈善事业,受益对象或公益项目不出村。
其实,早在村级慈善工作站启动前,嘉兴就已建立起一张涵盖县市区的慈善网络,此次将慈善的触角继续深入基层,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至少有以下三层意义:首先,缩短了慈善救助的半径,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和急等开工的农村公益事业,再没有比受益对象或公益项目不出村更实惠了;其次,增加了慈善救助的针对性,远亲不如近邻,村里谁家最困难,哪些公共事业最需要捐助,没有谁比生活其中的人更清楚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增加了慈善救助的透明度,本村募得的慈善帮扶基金专门用于村内慈善事业,谁捐了钱、用在哪儿,全都在眼皮底下,可谓一目了然。试想,如果慈善救助的过程公开透明,大家奉献爱心的积极性又怎能不水涨船高?
不必讳言,当今中国,对种种与慈善有关的不当行为进行质疑,对一些慈善机构不公开透明的现象进行炮轰,仍然是一种强劲的舆论风潮。这本身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批评就是为了更好建设。但有一点,在这样风口浪尖之上,全社会更有必要形成一种起码的共识,那就是作为一种涉及全民的精神力量,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慈善,加快速度完成中国慈善事业的重建,才是对种种问题的最好救赎。
那么,重振慈善事业的路径选择是什么?嘉兴的回答是,未来3年内,在全市1000多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起基层慈善救助机构,实现村级慈善救助全覆盖。实施如此浩大的工程,可谓不图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因为只有将慈善的网络覆盖到基层,才能拉近慈善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实现慈善救助的面对面。
当然,实现村级慈善机构全覆盖,还需要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上不断完善,但是,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慈善救助机构出现在我们身边,充分发挥出调节社会事业、救助困难群体的功能,必将激发更多市民投入慈善事业,让慈善的这片天空真正为困难群体遮风寒、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