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杭徽朱维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这些都成为每个地方新一轮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此,王江泾镇已经有了自己的解答,并开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据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王江泾镇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刚刚获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一批美丽乡村工程已经启动建设并初具雏形。“如果全国所有的农村都美丽了,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王江泾镇已经先走了一步。”该负责人说。
高起点规划掀起美丽乡村盖头
这几天,在王江泾镇洪典村的陆家浜河,几名工人正通过分段排干河水的方式,将河里废弃多年的水泥船逐条打捞上来。而在已经经过清理的几段河道,由于河道被疏通,水流通畅,河里的水质有了明显的好转。
除了河道清淤,从7月开始,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一项子活动,洪典村借助“优美庭院”的创建和评选,调动全体居民共同参与,让整个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的房前屋后栽种上了大面积的绿化,农家小院的院内院外,也都被收拾得整洁一新。一幅江南水乡美景,正逐步从设计图走向现实。
今年初以来,王江泾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先后制定并通过了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规划,并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两新”工程建设,农村“四位一体”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出台《王江泾镇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补助办法》,积极争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先进镇。
在王江泾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了全镇围绕建设江南湿地新城的目标,突出民俗文化、运河文化、湿地农业、一村一品,着力打造三条精品路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
这三条精品路线分别是:运河东片以太平、长虹“两新”集聚区为中心,将湿地农业综合体、莲泗荡风景区、梅家荡渔业园区串联成线,打造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湿地农业带;运河西片以虹南、腾云新农村集聚区为中心,将印象古塘、垂钓中心串联成线,打造以新农村集聚区和农家乐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带;以一里古街、一宿庵、长虹桥等古建筑为重点的运河文化带。目前,这三条线路都在积极打造之中。
与此同时,王江泾镇还投入1200万元实施村庄保洁、河道保洁、公路保洁、绿化养护等“四位一体”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治理;投资7700万元,新建扩建13个处理站,强化散户喷水织机污水集中治理等,不断美化、优化农村生活环境,使全镇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美丽乡村也初露峥嵘。
保护与发展美丽乡村助力永续发展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在美丽乡村启动建设伊始,王江泾镇就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永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载体,努力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契合点。
回忆起今年夏天,与朋友赶到王江泾镇拍摄荷花的经历,在市区工作的白领吴歌还是格外兴奋:“那里简直太美了,数百亩的荷花遮天蔽日,通过绿道走进去,太阳几乎都晒不到的。”吴歌嘴里的美景,就是今年王江泾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的“荷塘叶色”景点。
熟悉王江泾镇的人都知道,由于地处秀洲北部,河网密布、地势低洼,该镇的农田时常受淹,以前,居民种植水稻的产出甚至还不抵每年用于排涝的费用。针对这样的情况,王江泾镇在美丽乡村的规划中,就因地制宜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湿地农业,在种植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的基础上,采用“莲藕+彩鲤”、“莲藕+泥鳅”、“莲藕+黑鱼”等种养结合新模式,使农业效益实现大幅提高。此外,与水稻种植相比,极少喷施农药的莲藕种植,也让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王江泾镇有关负责人表示,王江泾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立足点,就是着力推进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助力王江泾的永续发展,尽快建成现代化田园小城市。”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