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蒙蒙细雨中,冬日的海盐塘透着阵阵寒意,宽阔的河面上,水葫芦打捞船经过之处,碧绿的河面顿时辟出一条条白色的水道。连日来,一场水葫芦歼灭战正在南湖区各地打响。加强面上综合治理、不放松对水葫芦等细节的整治,这是南湖区梯度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之一。
昨天上午,一艘白色的海事船出现在七星、余新的一些河面上,区委书记孙建华、副书记沈岱峰等区领导再次带领各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乘船来到育龙湾入境断面,七星、杨庙大桥出境断面和海盐塘沿线,详细察看、了解沿河污染源治理等情况。由区领导带班开展水上督查,这样的活动近期已在南湖区开展多次。
“除了生猪养殖场,还要谨防沿河码头企业装卸时产生的污染。”“船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一艘货运船就是一个小小的污染源,这个也要管起来。”……一路上,一个个水污染细节被一一挖出,列入相关镇、部门的整治内容。“在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加大对污染水源最直接、最严重问题的治理。”孙建华要求。
以关转停小化工、小电镀等污染企业推进节能减排,以严查生猪养殖户偷排、推出“河长制”狠抓水污染治理……今年初以来,南湖区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水环境综合治理热浪,随着一个个配套治理方案的实施、一项项有效举措的推出,南湖区水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质逐步改善,其中作为水质主要指标的高锰酸盐指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总磷和氨氮两个指标同比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加强水环境治理、捍卫生态美丽家园,南湖区各地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效果。凤桥镇按生猪养殖量分批召开养猪户会议,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少养殖户当场表示自愿减养,利用加快“两新”工程推进的契机,该镇已有161户养殖户拆减猪舍3.5万平方米;新丰镇建立健全生猪“三废”收集制度,66名“河长”零距离监督沿河污染源治理;七星、余新、大桥等地也不惜人力、物力,做好河面保洁,加快企业、生活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
“水环境治理不能为了合格而治理。”孙建华强调,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当前突出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进行整体性的谋划。在做好污染物治理、治污设施建设、“三废”收集、河道清淤等工作的基础上,明年要重点做好生猪减养、限养区划定等工作,通过提升养殖效益、农业转型升级减少全区的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农民收入。
据悉,接下来,南湖区将进一步加大环保监测范围和频率,根据监测数据围绕源头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同时继续深入推进“河长制”,深化“一户一方案”、加快构建“三废”收集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工作,加快实施30个整治项目、3年铺设45.34公里污水管网等系统工程建设,为水环境整治年度目标顺利完成及今后水环境持续改善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