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日本需正视中国民间的情绪表达 回到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2012年8月28日 14:59 [ ] [打印]

  有消息说,8月27日下午,日本驻华大使坐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抢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晚间回应称,中方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认真调查。中国政府一贯认真履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保护外国驻华使馆和人员的安全。

  近段时期来,日本方面连连发难,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期间,中国多地发生涉日游行活动,互联网上对日方的抗议声也不绝入耳。尽管这次日本驻华大使座驾风波尚在进一步调查中,但有一点不容否认的是,日本方面必须正视来自中国民间的情绪表达,勿在钓鱼岛议题上频挑事端,伤害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感情。

  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是中日关系的两个敏感点。从近几年由此引发的比较突出的涉日事件来看,中国内部一直存在着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渠道。这既有来自中国政府的立场坚定与真诚克制,希冀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问题;又有来自中国民间的呼声呐喊和直接行动,以自发的公民表达来宣示国民态度。这些多元化的表达殊途同归,那就是原则问题不容让步,在历史问题上严正拒绝日本混淆视听,在领土问题上坚决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就此次发酵的钓鱼岛问题而言,中国政府态度很明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任何措施,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而由钓鱼岛等问题引发的国内民众排日情绪,中国方面在尊重民间自发的爱国情感基础上,一直呼吁引导民众依法、理性、文明表达爱国热情,反对任何违法偏激行为。

  “依法、理性、文明”式的表达告诉我们,情绪表达并不是单纯的情绪化宣泄。廓清表达的边界,谋求方式的正当,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这样的表达也最有力量,最有可持续性。固然如此,中国民间的一些情绪表达,依然意外不断。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众刁蛮好斗。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日本当局无疑要对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单就今年以来,日方小动作不断,一会儿给钓鱼岛起名字,一会儿视察海上保安厅,一会儿要给钓鱼岛“国有化”,一会儿要“收购”钓鱼岛。屡屡肆无忌惮地挑战中国底线、刺激中国国民情感,日本当局更应从这类愤怒的情绪表达中,读出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日。而当前,从日本首相声称强化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岛屿”周边警备,到日本防卫大臣放言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会让外国船只接近一毫米”,再到日本警察厅叫称再发生中国人登钓鱼岛必对他们起诉……日本官方无视两国关系大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调门日益抬高。这些对华示强的冒险动作,无法强化对钓鱼岛所谓的“实际控制”。这些对国际形势的误判,更无助凝聚化解问题的共识,只能更加坚定中国政府的维权行动,激发中国民众更强烈的保钓意识。

  我们希望,日方立即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回到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我们也期待,国内民众能够从大局出发,回归理性情绪表达,把强烈的爱国激情转化成日常的强国行动。保卫钓鱼岛,需要政府和民间的理解互信、共同努力。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新华网评:一个城市究竟需要怎样的形象观?该如何重视城市形象?
·“十八大代表选举”系列评论之三:十八大代表选举的“变”与“不变”
·【特别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员:肩负神圣使命 忠实履行职责
·网络双重标准再显虚伪本质 标准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什么改变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