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分享、体味端午的厚重与欢愉 把端午装点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

2012年6月12日 10:18 [ ] [打印]

   嘉兴端午节俗所包含的系列符号系统,与百姓的生活起居紧密相连,具有先天的实在性、参与性和亲融力,烙下了民间集体狂欢的印记。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深谙此理,深度挖掘嘉兴的端午习俗和端午文化,让市民轻松分享和体味端午的厚重与欢愉,把端午这一富有诗意的日子装点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

   让市民产生

   “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

   学者富华说过,嘉兴端午习俗是百姓为满足自己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而进行创造的结果,是集功能、情感、形式和技艺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民众事象,体现了集体性和娱教性,其蕴涵的精神内涵已浸透到每个嘉兴人的生活中。

   正如网友@啊-崽所言:“嘉兴人的一天真的是从一只热气腾腾的粽子开始的,我家的冰箱是不断粽子的,我和我的儿子最爱喝着稀饭吃着糯香的粽子,充满活力的一天就是从吃了粽子后开始的哦……”

   @ends世界: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去外婆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外婆亲手包的粽子。当掀开锅盖时,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淳香夹杂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动,轻轻夹起一小块放在舌上品味时,淡淡的粽香和肉的诱人香味让人陶醉其中。粽子它不仅仅是美味,更多的是嘉兴人与它有着很深的情。

   要让端午习俗得到较好的传承,既要让市民产生亲近端午的冲动,更要使市民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的弋仕琦说,在今年端午节来临之前,公司开展了“真真老老”杯香囊制作展示、包粽子比赛等多项活动,一次次挑动了市民的端午习俗神经,唤醒了市民对端午习俗的集体记忆。

   事实上,从5月20日起,该公司在持续一个多月时间里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宣教实践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讲座、文艺演出、黑板报展评、书法比赛、在线直播、知识问答等多种方式,着力推动端午民俗文化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网络,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提高群众参与率。

   香囊是端午节的主角之一,既赏心悦目又寓意深远,制作、佩戴香囊的习俗源远流长。作为今年端午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嘉兴市“真真老老”杯香囊制作活动启动仪式暨台湾在禾家庭香囊制作友谊赛,吸引了100多名台湾人、30余户家庭齐上阵,穿针引线做香囊,拉开了“香囊传真情、两岸同制作”的共享序曲。

   在嘉兴工作生活十多年的台商李建达,比赛当天专程带着妻儿一起来参赛。“端午节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来嘉兴第一次见到香囊,现在又能亲手做,很有意义。”虽然是第一次做香囊,但他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动作娴熟起来,缝制香囊比妻子还快。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做了起来,这一温馨场景吸引了很多人频频拍照。

   而让福利院孤残儿童吃上粽子,则是“真真老老”让孩子们感受端午文化魅力的又一温暖之举。六一前夕,该公司派出专人向嘉兴市社会福利院的小朋友捐赠各类包装精美的粽子,让福利院小朋友和老师提前过端午。弋仕琦表示,作为嘉兴本土的知名老品牌,“真真老老”会继续向社会上需要关怀的人提供帮助。

   让已经有些淡去的端午情怀

   开出灿烂文明之花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这是嘉兴人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中描述的景象。而嘉兴近年来举办的端午民俗活动,最大程度地激活了端午习俗的文化因子,使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在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

   @和之烽:端午是什么?端午是大木盆里浸泡的片片箬叶,端午是奶奶手中裹的生米与熟肉,端午是灶上香喷喷的蒸汽,端午是舌尖上回味无穷的滋味,端午是额头上用雄黄写的“王”字,端午是故事里的屈原与汨罗江。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啊,端午就是童年里的记忆与记忆里的童年。

   @姚年年:儿时家贫,每逢端午,母亲即指蘸雄黄,涂一“王”字于我之前额,再给币一毛算是过节。小孩嘴馋,便由头包彩巾、手提竹篮、沿街叫卖之村姑手中,买些小粽来吃。其粽大小如指肚,青竹叶裹之,有棱有角。其味咸甜淡皆具,食之,糯香清醇、竹香淡淡。而今忆及,余味犹在。

   @手机用户1878636407:粽香、草香、酒香……端午节的味道越来越浓,女儿悄悄提醒我,去买真真老老粽子,因为妈妈说了,外公外婆想吃真正老底子的嘉兴粽子,我带全家三口很早去买,回来却很迟,到老丈人家已十二点了。

   @睡龙的天使:奶奶每年端午都包粽子,但从没提过为何要吃粽子。奶奶没读过书,她根本不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我时常感动于来自于农间的这样一种似乎无因由的执著,惊叹于这样一种朴素的力量。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斥着质疑、改变、创新思想的新社会,这样简单的坚持显得那么难能可贵。

   @棉棉小呆:记得在武汉求学那会,一年才回一次家,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虽在一个遍地小吃的城市,每逢端午我仍会怀念家乡独一无二的粽子。母亲总是不忘给在异乡的我寄上一盒,当剥开粽叶,粽香四散飘开,当喷香的糯米刺激味蕾、留恋舌尖的时候,久违的家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红色路上:二十世纪70年代,买粽子是件奢侈的事。端午前,妈妈会买来糯米、肉、赤豆、粽叶,自己裹粽子。记忆犹深的是,守在火炉边,嗅着蒸笼里散发的香味,发着狠要多吃一只粽子。如今,粽子随吃随买,妈妈也老到裹不了粽子。再也吃不出儿时的记忆了。

   @海宁谢太辉:一段故事,一段情怀。五月五,我们所能想象和追忆的是屈原,是伍子胥,是白娘子,是龙舟……种种记忆点,都为了一个我们大家熟知的节日。一种习俗,转换成一种习惯,以让我们去缅怀,去追忆。

   ……

   请你以#舌尖上的端午#为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把自己齿颊留香的端午享受形成文字、写成散文,并@嘉兴日报留下自己的记忆与感觉,真诚地期待你的参与。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陶克强 通讯员 叶石明    编辑: 杨状

 相关稿件
·串串香囊代表社区备战全市端午香囊大赛
·“舌尖上的端午”撬动记忆闸门 诠释幸福
·端午看“龙舟” 真诚欢迎中国结爱好者
·“舌尖上的端午”微散文大赛今日开锣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