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2012——欧债风云中的“中国观察” 贸易、金融和心理三大渠道

2012年5月30日 08:43 [ ] [打印]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2012年,欧债危机并未偃旗息鼓。随着“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再成焦点,全球市场动荡,信心不稳,世界经济又一次面临逆流。对于身处全球经济风云的中国,需要防范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要从中寻找机遇,引发思索。

    不利影响:贸易、金融和心理三大渠道

    在近两年欧债危机演进过程中,分析人士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贸易、金融和心理是欧债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渠道。

    “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希腊问题可能出现的传染风险首先表现在贸易渠道上,主要还是欧洲整体对外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在花旗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卢宾眼中,这种外需萎缩不能忽视。

    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因素又包括三方面:欧洲因经济低迷出现的对外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造成的中国对欧出口困难;贸易融资下降对中欧贸易的不利影响。官方数据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但仍占较大比重。

    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数据,2010年至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40%回落到7%。而据中金公司测算,如果欧债危机得到较好控制,2012年中国的实际出口增速将为8%,比上年略有下滑,综合进口变化因素后,外贸对经济增速的拖累为0.5个百分点,有利于实现经济软着陆;如果欧债形势失控,中国实际出口或出现负增长,相应的外贸变化可能使经济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

    此外,欧债问题如果恶化,其对美、日以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如何,会否间接影响中国对这些市场的出口,还需要密切观察。

    在金融渠道上,如果希腊再次引爆欧债危机,欧洲银行业将在短期出现明显资本金缺口,其海外资金回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造成全球银行业“紧缩”,亚洲乃至中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出现恶化。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欧洲银行机构在11个亚洲经济体(不包括日本)的资产为1.4万亿美元。

    不过,有专家指出,由于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有限,中国金融机构对欧债的直接敞口也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即便欧洲资本出现大规模回撤,总体也不会对中国带来严重冲击。

    除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外,欧债危机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也会传导至国内股市等。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国股市欲振还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债引发的海外市场跌势造成看空情绪传染。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可能进一步挫伤投资和消费信心,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更宽泛的全球经济政策环境观察,由于持续的债务压力以及复苏乏力,包括欧元区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将延续财政紧缩、货币宽松的格局,全球会进入一个较长的低利率时期。这种状况对新兴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利弊兼有,需甄别防范。有观察人士提出,在形势逼迫下,欧洲央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果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推动热钱反复进出交易性的大宗商品及新兴市场风险资产领域,使各国的通胀管理和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1] [2]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谢鹏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综合消息:西方多国驱逐叙利亚外交官 向叙政府施加压力
·产业扶持产强大"磁力" 国内首个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花落海宁
·俄媒:欧洲议会议长称叙利亚炮击事件为“战争罪”
·叙利亚:胡拉惨案威胁和平解决前景 冲突双方互相指责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