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老字号保不住,新招牌创不出 莫让嘉兴小吃成为“舌尖上的回忆”

2012年5月28日 08:23 [ ] [打印]

   近日,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在央视晚间档点起了一把“收视大火”,引发了各路“吃货”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关注。尽管目前该片已经收官,但网上线下,公众依旧热议不断。其中,本土的五芳斋粽子有幸以中国粽子代表的身份在《主食的故事》一集中“出镜”。然而,高兴之余我不禁产生了一丝隐忧:除了粽子,除了五芳斋,“美食嘉兴”还能为饕客的“舌尖”提供些什么呢?

   作为嘉湖细点的重镇,嘉兴的小吃业曾经是何等繁荣。记得小时候,单建国路、勤俭路的交汇处就分布着五芳斋粽子、四时春烧卖、杏花村线粉、复兴汤圆、湖州馄饨、鸳鸯大包等不下十家的小吃店。每天早上,我都会选择去一家店,美餐一顿后再去上学,如此一周下来竟然不带重的。然而近些年,原先繁盛一时的嘉兴小吃业却在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衰败凋零。对于此中缘由,各界说法不一。个人以为,关键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老字号保不住,二是新招牌创不出。说实话,过去嘉兴的小吃业真是不乏老字号,但除了五芳斋,现在还有几家老字号保存了下来,并能发扬光大的?与此同时,这些年我们嘉兴的小吃业又出现了哪些“新字号”?答案是几乎没有。

   其实,小吃之所以称其为小吃,就在于它的便民性与廉价性。对于本小利薄的小吃经营者来说,日渐高涨的店面租金与成本压力已成为影响小吃发展出新的重要阻力。因此,要想重振嘉兴小吃业的辉煌,政府有必要考虑在政策、税收等环节上给予优惠与倾斜。比如在居民区、街道及重要商圈附近划出特定的小吃区域,以低廉的租金吸引经营者进驻。如此,既可以解决环境卫生与市容交通等老大难问题,又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刺激小吃业者相互竞争、提高品质。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在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接班传承等问题上提供咨询指导,防止出现后继无人甚至“人亡牌熄”的不幸。否则,一旦小吃店关门歇业了,那么附着于其上的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势必随之消亡或改变,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如今念兹在兹的非物质文化吗?

   相比拯救那些濒临绝迹的曲艺杂技,发展、创新现有的小吃文化难道不也很有意义吗?毕竟,小吃曾是我们嘉兴的一张重要名片,莫让这些美味的嘉兴小吃将来成为市民“舌尖上的回忆”!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本报评论记者 王垚烽    编辑: 杨状

 相关稿件
·“派对控”、“美食控”各有各的玩法 辞旧迎新 嘉兴人过得有滋味
·嘉兴台湾美食周开幕
·“嘉兴台湾美食周”江南摩尔南街区开幕
·家门口大快朵颐台湾美食 2011嘉兴秀洲经贸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始了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