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村一级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得快不快、社会稳定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都与村一级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村支部书记是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点,是广大农村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今日起,本报推出“创先争优·领头雁”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我市农村的党支部书记们,描绘他们奔波于田间、急百姓之所急的轮廓,记录他们聚智于民间、为群众办实事的历程,展现他们让村美、户富、民幸福的风采。
2007年,桐乡市龙翔街道元丰村集体经济人均可支配收入117元,去年,这一收入达到246元;2007年,元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142元,去年这个数据上升到15861元;昔日的村级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浙江省全面小康新社区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农村环境的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丽乡村”建设后整洁干净的农村新社区:洋气的三层小别墅,雨污分离的小区排水设施,绿树成荫亭台水榭的居住环境……上任元丰村党支部书记三年多,姚兴佳为村里成立了粮油农机合作社,引进杭白菊基地,引进养鸡场和苗木基地,一年一个台阶,为村民致富奏响了三部曲,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一曲:成立粮油农机合作社解决种粮难
2008年7月,姚兴佳走马上任元丰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元丰村,水泥路通村但不通组,很多家庭使用的还是臭气冲天的茅厕,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民没地方务工……如何改变经济薄弱村的面貌,如何脱贫致富是姚兴佳想得最多的一件事,他下定决心至少要把元丰村经济发展成龙翔街道的三甲。
上任不到半年,姚兴佳就面临一个重大考验——龙翔街道“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元丰村作为试点村,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百姓百姓一百条心”,要农民拆了老房子集聚到一起,这不是件简单的事,姚兴佳带领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大会小会开了无数个,好不容易才让村民接受了新观念。但一个村民提出来:“姚书记,房子集聚后,住的地方离农田相隔4个村民组,太远了,能不能让我在农田附近搭建一些临时性的生产用房。”这可不行,姚兴佳心想要是把这件事答应下来,那每家每户依样画葫芦,临时性生产用房就要遍地开花了,这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会失去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此时,他想到成立一个合作社来帮农民管理农田。
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很多村民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能拿一定数量的稻谷,而插秧、施肥、拔草等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年轻人都可以无后顾之忧安心经商打工,而年纪大的村民很多去了合作社打工,土地抛荒的问题也解决了。
二曲:引进杭白菊基地帮扶贫困村民
姚兴佳有一颗惠民心,他希望村里所有家庭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决心让贫困家庭、老人家庭都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缩小村里的贫富差距。
在元丰村,塘田、立中、立北、油车桥4个村民组的整体情况在村里排在最后,“真的是太穷了,太穷了!”姚兴佳连连感叹,因为穷,很多家庭连每亩地40多元的灌溉费都不愿意交。他决心把4个组的贫穷“短板”补足,让这些组脱去贫穷的外衣。
“无工难致富,无业难增收”,姚兴佳四处问询,终于引进了一个无公害杭白菊基地,在4个组流转出的近300亩土地上种植杭白菊,并派专家进行统一管理,最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村民不仅从中得到了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帮基地种植菊花拿工资。通过这一项目,最多一户村民一年的收益达4万多元。截至目前,基地在元丰村已有三年时间,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达400多万元。
“让村民多点增收渠道,多为村民办点实事,村民才会认可你,才能更支持村里的工作。”姚兴佳笑说这是他当村支书的一点经验。
三曲:引进养鸡场和苗木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要投入,就要开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姚兴佳先后引进了宏盛禽业有限公司的养鸡场和两个苗木基地。
2010年的一天,姚兴佳听说有一家大型养鸡企业正在寻找地方落户,他马上和对方联系,宏盛禽业有限公司最终选择了元丰村。第一年,公司给村里4万元租金,双方约定以后每年相应增加租金。“这4万元不算多,但积少成多。”姚兴佳说,让企业进驻元丰,能让企业、村和村民三方获益。养鸡场来了,上了年纪的村民自己不养鸡了,纷纷去养鸡场打工,村民陆阿姨说,每天六七十元的工资比自己养鸡划算多了。
尝到了引进养鸡场的甜头后,元丰村乘势而上引进苗木基地,苗木基地不仅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租金收入,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绿化配套,而农家乐项目也开始在基地内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