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天蓝”“水清”“岸绿” 391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新型生态建设

2012年3月30日 09:32 [ ] [打印]

 
 
 
  

    何谓生态?在百度词条,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而为了维系这一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一生态系统又需要不断输入能量。而嘉兴的城乡生态经历持续的“创新型能量”输入,愈发光亮四射。

    ■记者 陈雪峰  制图 张利昌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日益增强的需求。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强劲推动力。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走向生态文明,实现和谐稳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让水变清澈、让天更湛蓝、让空气更清新。过去五年,嘉兴高擎“生态立市”旗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通过创新性的生态水源地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公众环保监督机制和全民绿化,使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一种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建设的氛围在这里形成,一个平原性城市创新型生态崛起的绿色样本在这里树起。

    什么状态下,人最容易做成事情?那就是自觉的时候,嘉兴人就喜欢这样循着规律、顺应人性办成事。

    今年3月16日,全国首次排污权网络电子拍卖会在嘉兴南湖区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举行,一场持续了3个半小时的排污权网络电子拍卖,使得“COD身价”(COD是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在嘉兴再创交易纪录,COD每吨最高价飙升至165.5万元。

    企业排污,从“免费午餐”到“竞价争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功能的创新排污权交易机制,一举托起了将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流通的市场机制,以“鲇鱼效应”激发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新型的嘉兴生态建设品牌为世人瞩目。

    2007年,嘉兴在全国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后,规定今后所有排放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易购买排污权。

    治污若想实现治本,最大的内源力来自企业治污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了让治理污染从单纯的政府强制行为转变成企业内在诉求,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创新性机制建立的背后是嘉兴推动生态建设中的清晰思路和务实举措。

    “排污要花钱,治污却能赚钱。”这是不少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的切身感受。比如一家企业通过使用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削减COD指标,而这家企业减出来的COD指标经过交易机制被需要的企业一抢而空,并溢价成交,使治污企业有利可图。

    排污权交易机制运行五年来,嘉兴的生态建设宏图上,有一幅场景最为生动活泼:排污权可以自由转让,一方面刺激了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或者投资污染治理设备,把排污指标节省下来,通过市场出售多余的排污指标,换成真金白银,或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企业新上项目时主动提高减排标准,或者向排放少的产业转移。

    “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利益驱动为杠杆,通过市场化减排,撬动了嘉兴治污减排的整盘棋局。”这是不少取经者对上述嘉兴生态建设活跃场景的观感。

    截至2009年底,嘉兴市各县(市、区)都挂牌成立了排污权储备交易机构,伴随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逐步发挥,排污权交易价格呈现稳步上涨态势,与排污权交易有关的资金链衍生产品亦逐步推行,企业排放权证可以以抵押授信的担保方式在银行申请贷款,授信贷款额度可达到排污权证交易额的70%。

    2010年,嘉兴又对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吨以上的2600多家企业的初始排污权进行核定并公示,使老排污企业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资金累计达8.09亿元,项目2803个。

    现在,嘉兴已经构建起一个以排污权交易制度为核心,以利益为驱动,以价格为杠杆,以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绿色信贷制度为补充的完善排污权交易网络体系,走出了一条嘉兴特色的创新型市场化减排之路。

    藉此,嘉兴不仅使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还促使投资者逐步改变投资观念,更使得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排污权交易在嘉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已经走向全国。

    “排污权交易”——倡立企业自觉治污新风尚

    “生态水源地”——将喝得安心送达每家每户

    如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安心为这座城市谋发展?首先是这座城市得让所有的人感到安心,住得安心、吃得安心、喝得也安心……

    三月春风习习暖人心,随着气温明显回升,外出活动的市民大幅增加,位于嘉兴市区西北隅的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成为不少市民首选的休闲去处。更为重要的是,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的120万吨源水储存量和石臼漾水厂25万吨的日供水规模,为嘉兴市区的安全供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嘉兴,水资源主要来自上游“客水”,入境“客水”水质难有提升,使嘉兴市域及周围已找不到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源。如何将四类、五类水变成安全的饮用水源?这是嘉兴需要克服的生态建设难题。 

    2007年,嘉兴在全国率先提出采用建造生态湿地的方法,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水污染。2009年6月,投资6000多万元,集水厂“原水预处理”和“水景绿化”于一体的国内首个水源生态湿地——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建成并投入运行,一举创造了我国生态型城乡供水水源地的先例,不仅获得了省林业厅“省级湿地公园”命名,也引来了无数同行和学者考察与研讨。

    来自新塍塘和杭州塘的源水,从新塍塘、北郊河进入总面积109公顷的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先后经过生物预处理区、根孔生态净化区,再来到深度净化单元——最深达7米、水体容量将近60万立方米、300多亩的南臼湖。水体在此处停留约3天时间,其间,水体表面、深处的微生物进一步被净化,使水质指标达到三类以上。然后,再通过引水渠进入石臼漾水厂。

    可引以为傲的是,石臼漾水厂的“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在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一五”水专项的研究课题后,顺利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在全国类似地区推广。 

    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109公顷的总面积中,绿化面积达73.88公顷,水清、草绿、花香、石美,使得这个区域充满盎然生机。建成以来,水源生态湿地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鸟类来此栖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公布的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中,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嘉兴市又实施第二个城市水厂水源生态湿地项目——贯泾港水厂水源生态湿地,使嘉兴市区两座水厂同步配备水源生态湿地。投资2亿元建成的嘉兴贯泾港水厂一期工程,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同时引进多项新型净水工艺,使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指标,充分保障了嘉兴市区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在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的同时,又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生态“绿洲”。

    现在,嘉兴市所辖五个县(市)纷纷借鉴嘉兴市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的成功经验,开发建设生态湿地及湿地延伸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并推进嘉兴市的生态建设,增强了嘉兴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竞争力。

    环保公众参与,一股积极的新生力量被引入环境博弈,加速环境天平向绿色倾斜,生态建设走向嘉兴文化自觉。

    2010年11月25日和27日,《人民日报》在国内版和海外版分别报道嘉兴环保公众参与工作,报道认为:“在嘉兴,公众监督成为推动污染减排的重要力量,改变了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了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2011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关注·基层环保调研”栏目再次刊文深度关注嘉兴环保公众参与。

    是什么力量的介入,为嘉兴环保公众参与引来如此高度的聚焦?答案是:环保不环保,确实是公众说了算!

    环保审批、验收、处罚,市民代表都有话语权。市民组成的市民环保检查团,可以随时到污染现场或企业,询问环保审批、验收、整治等情况,没有哪个部门会设卡阻拦,也没有哪个企业敢掉以轻心。这是目前嘉兴1800多名环保志愿者实实在在开展着的活动。不少环保志愿者更是成了环保部门聘请的公众评审员。

    “十一五”期间,嘉兴积极深化公众环保参与机制,支持和保护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信息传播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政策监督权,通过建立环境决策民主机制,鼓励公众通过听证、书面建议、制度性协商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制度保障公众对环保的监督权;通过建章立制,把公民参与环保监督,纳入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

    在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平台方面,嘉兴市已组建了“两队两团”,即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市民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2010年,嘉兴市又组建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咨询专家库,重大建设项目前期环评要咨询3名以上专家意见;成立了嘉兴环保产业协会,协助政府制定我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开展环保产业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成立了环保联合会,基本形成以市、县两级环保联合会为龙头,镇、街道及社区、村级基层环保组织为支点,社会环保志愿者组织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公众参与格局。

    现在,只要网友反映哪里存在污染问题?市民检查团都会及时自发组织前往实地查看。然而,令市民检查团欣慰的是,很多网友反映的污染问题在他们前往查看前都会被妥善处理。原来,自从公众参与机制建立以后,环保部门非常注意网络舆情,对发现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采取整治措施。

    让很多人惊讶的是,市民检查团还着实有着不小的“能量”。前年,一个计划投资100亿元的橡胶项目打算落户桐乡,市民检查团和专家服务团详细了解情况,写了一封报告,认为当地环境容量有限,项目选址的地域窄小,不适宜引进这种污染风险大的项目。报告引起嘉兴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有关部门研究后否决了这个项目。

    从“说了白说”到“一票否决”,良好的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氛围,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如今,嘉兴市各行各业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环保达人”不计其数,公众中的“环保法官”、“环保医生”纷纷力挺环保事业,市民的环保行为逐渐汇集成一股倡导生态建设的新热潮。

    “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成为嘉兴全民战斗

    “森林城市”——健康福利顺风吹遍嘉兴大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在这片森林里,每个人都在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个工作日,市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植树形式代替走访拜年,激发全市机关干部新一年的工作热情。栽下新春“希望之林”的同时,还揭开了2012年嘉兴沪杭高速公路(高铁)沿线“双高森林通道”的建设大幕。

    而1月14日的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上,嘉兴荣膺“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作为全省唯一的纯平原城市,山林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天然森林资源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嘉兴何以摘取“森林城市”桂冠?

    2007年,嘉兴确立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目标。按照创建要求,在随后4年时间里,嘉兴投入36.7亿元,新增绿地14.6万亩,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绿地为核心,以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为连接,以片林、经济林、田园和村镇镶嵌其中,“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片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河路绿化成网”的平原绿化林带林网体系。

    从2008年起,嘉兴又接连实施了“绿化造林三年行动计划”、“八个十”绿化攻坚工程和“三清两绿”行动计划等,以大型城市公园绿地、公路河道通道绿化为重点,广泛种植乔木树种、乡土树种,形成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为快速弥补平原森林资源缺乏的不足,其间,嘉兴又明确以重点工程推动城市森林提质增量的思路,接连实施了“万顷绿化造林”、城市楔型绿地、市区沿河沿湖绿化改造等大型绿化工程,使绿化总量迅速增加。

    连续大力度、大手笔“造绿”后,中央公园、石臼漾省级湿地公园、湘家荡生态湿地公园等大型绿地公园,成为散布在嘉兴市区各区域的“绿肺”。与此同时,通过对市区桥头、路边等空隙,实施园林小品、街心绿地和“拆围透绿、拆违造绿”等多种形式的绿化建设,使其成为“金角银边”,实现零星地块的林木全覆盖。

    “城乡绿化一盘棋,全民共同来造绿”,是嘉兴推进全市绿化工作的显著特色。近年来,嘉兴以各种绿化创建活动为载体,有效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城镇、企业、学校、村庄,为森林城市建设夯实了基础。结合“两新”工程,嘉兴积极发展既有良好生态功能,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桑园、果园、绿化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使得农村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现在,从嘉兴市的卫星图片上,你会发现,整个嘉兴处于一张绿网中: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农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嘉兴俨然成了“平原上的森林”,“森林城市”实至名归。

    而“森林城市”的价值就是让新鲜空气顺着主导风向源源不断地输往嘉兴城市中心、输往嘉兴大地的各个角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整个嘉兴的人居功能品位。

     这就是生态建设带给嘉兴人的实实在在的健康福利。

    代表委员之声

    曹建弟  市人大代表 南湖区规划与建设局局长

    “天蓝” 、“水清” 、“岸绿”六个字是过去五年嘉兴生态建设成就的真实写照,也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未来,嘉兴人的生态需求会不断上升,嘉兴的生态建设难度会不断加大,这个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投入和力度来建设生态,让嘉兴的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

    朱海伦  市政协委员 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这几年嘉兴生态建设的理念很新、大动作很多、成效也很大。在政府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联合推动下,嘉兴的生态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保了环境资源的有序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但生态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十二五”期间需要政府继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力度,聚全社会之力建设美好生态嘉兴。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陈雪峰 制图 张利昌    编辑: 杨状

 相关稿件
·代表委员网聊“三城”建设之人文生态城篇 让我们看见城市的内涵
· 【走街串乡】垃圾变肥料 出行骑"公车" 小区居民生活很"绿色"
·【走街串乡】美丽乡村 生态建林 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比翼双飞
·【走街串乡】谱写生态和谐篇章 "省级森林村庄"潘家浜村的绿色之旅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