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一线行”之六
金水根正在用经过处理的厨房生活垃圾给植物施肥
【行走见闻】
今天上午,笔者走进高照街道运河社区的金都佳苑小区,放眼望去只见小区绿树成荫、环境雅致,让人心旷神怡。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是如何打好“生态牌”,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的?
在春日的暖阳下,小区的绿化保洁人员金水根提着桶,将微生物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里的深色土状物质清理出来,再运到小区的绿化带上,给一棵棵植物施肥。他告诉笔者,这些肥料都是由蔬菜残叶、瓜果残皮、鱼残虾壳等有机垃圾物加工而成的。经过他的指点,笔者看到不远处的角落有两个垃圾箱,一个是“生活垃圾箱”,一个是“厨余垃圾箱”。金水根说,“厨余垃圾箱”里的垃圾可以经过加工变成可以二次利用的有机肥料。
垃圾“变废为宝”,这得归功于放在小区设备房里的那台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机。据介绍,该设备通过将微生物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降解有机垃圾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质,同时产生可供小区绿化用的有机肥料。这台处理机每日的有机垃圾处理量在300千克,一次最大投料量可达80千克,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小区日常生活中有机垃圾排放量的要求。工作人员给笔者算了一笔帐:该设备并且经过降解后的有机垃圾残存物重量可减至原来的5%以下,也就是说50千克的有机生活垃圾在金都佳苑小区可变成2.5千克的有机肥料而且无二次污染,非常绿色节能。
居民吴海珍说:“小区的垃圾分类很好,小区之前也对我们进行垃圾分类方面知识的专门指导。现在大家都会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后扔到不同类别的垃圾箱里。”据介绍,小区安排保洁人员每天两次定点收集垃圾,做到垃圾日常日清,为小区的居民营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居住环境。
不仅是居住环境“绿色”,小区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十分“绿色”。笔者看到,小区门口停放着几辆崭新的自行车,车把前都装上了结实的车筐,车筐上挂的是“金都公共自行车”字样的标识牌,后挡泥板上悬挂的是“少开一天车,多添一份绿”字样的标识牌。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私家车越来越多,给小区停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批公共自行车自去年年底推出以来,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居民王女士说:“菜场离这里不远,骑车刚刚好,既不用愁停车,又可以锻炼身体,特别是现在天气暖和了,顺便晒晒太阳,既方便又惬意。”最让她满意的是,公共自行车可以供小区居民免费“享用”,借用时在管理登记处出示身份证或门禁卡登记一下就可以了。运河社区主任沈海琴说:“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小区、银行、超市停车越来越难,如果每个小区都能花一点点钱,推行这种公共自行车,那就是对公共交通的一大补充,大家的生活也将大为改观。”
【倾听民声】
运河社区居民陆建文:“当时,我从上海迁到这里定居,就是看重这里的生态环境。现在,我是社区的一名环保志愿者。环保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舞台,平时我们只要发现社区有任何环境污染问题,都会及时向环保部门反映。前段时间,小区景观河有些漂浮物,我们发现后,马上向社区干部反映,社区干部立即与有关部门沟通,这个问题很快得以解决。现在,我们小区的几名环保志愿者每天都会在小区转转,这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笔者感言】
绿色,让居民与环境相融相生,焕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而运河社区的点点绿意,自然和居民心中的“绿色”理念密不可分,无论是热心配合垃圾分类管理,还是积极响应绿色出行,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是生态建设的基石,只有将环保的思想真正融入到了每个居民的生活中,生态建设才会焕发出越来越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