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金都佳苑小区有机废弃物生化处理站工作人员金水根提着桶,将微生物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里的深色土状物质清理出来,再运到小区的绿化带上,给一棵棵植物施肥。“这些都是由居民的厨房生活垃圾分解出来的,它们对种树养花可好了。”他笑着告诉记者。
据金水根介绍,把厨房生活垃圾变成有机肥,得益于该小区的一台微生物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该机器通过生物菌种迅速繁殖分解,95%的生活垃圾会变成二氧化碳、有机酸蒸发掉,剩余5%的残存物可用作有机肥。每天早晨,小区保洁员推着垃圾清运车,将居民家摘下的蔬菜残叶、削下来的瓜果皮、吃不完的剩饭剩菜等装满清运车,运到生化处理站,再将这些可回收垃圾分类,分批投入到微生物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中。这些厨余垃圾被生物菌种饱餐一顿后,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每天,这样的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都在该小区“上演”着。
生活垃圾经处理后,可变废为宝,也不另外向住户增收费用,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广泛支持。记者看到,每个楼道口都摆放了两个垃圾桶,有普通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随意打开其中的一个厨余垃圾桶,只见里面的垃圾都是些剩饭菜和瓜皮果壳等。得知小区有这样的好机器,家住该小区海棠苑8幢的吴海珍阿姨家便养成了摆放两个垃圾袋分类收集的习惯。“目前,5成左右居民主动分类,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金水根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该小区凭此机器可吃掉厨余垃圾1000多吨,转化有机肥近百吨。
生活垃圾不仅能生化处理掉,防止二次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给绿地园林追肥,实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事实上,这样的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在秀洲农村地区也能找到样本。王江泾镇西雁村有一家垃圾分类处理加工厂,每天,来自周边15个村的保洁员都会将经过分类的瓜果皮、毛豆壳、茭白壳等可降解的垃圾倒入发酵池制成有机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果蔬大户抢着要的有机肥,仅该加工厂每年便可以分解掉数千吨生活垃圾,生产出200多吨的有机肥。
“居民家的剩饭菜成了绿化种植的‘香饽饽’,秀洲区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正形成绿色生态链。”据秀洲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引导工作,目前,该区已在公共场所投放了300多只分类垃圾箱,不断增强居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接下来,该区还将鼓励有条件的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推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