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农民大学生系列之二
今年3月,我市首届60名农民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面对曾经的迷茫与困惑、无法割舍的农村事业,3年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使他们的心头多了几许坚定和自信。在他们走出校门重返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之际,记者走近农民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基层琐碎而繁杂的实践中,感受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畅想,感受他们坚定而执著的脚步、真实而平凡的收获。
苏明法和他的“绿农”事业
1斤普通的本地大米,在市场上卖不到2元钱,而统一生产标准的绿农品牌富硒营养大米,却能够卖到3元五角,而且每天能售出几百箱,旺季还供不应求。市场上普通新丰生姜价格只有七八元1斤,而聘用专职农艺师全程监管、鲜嫩度适中的绿农牌生姜深加工后,价格却翻了两番,1250克精包装绿农牌鲜姜的价格是50元,而且回头客特别多。这些背后隐藏的奥秘是什么?
嘉兴市首届农民大学生、嘉兴市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明法给出的答案是,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力量,品牌市场化的力量。
苏明法告诉记者,绿农品牌的富硒营养大米,其技术标准由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制定,大米的品质要素有保证,绿农牌鲜姜为何会赢得这么多的回头客,并不是加工技术好,而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对生姜的老嫩度把握得好,生产出来的生姜鲜嫩爽口。
“农产品要实现高价值,必须在农业科技上做文章,在品质标准上下工夫,在市场运作上动脑筋。”苏明法认为,现在的农产品价格偏低,价值被掩盖,是由于没有掌握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质造成的,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产品价值要回归,离不开科技和市场发展规律的支撑。他坦言,如果说绿农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和销售所走过的道路是正确的话,原因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公司越发展,我发现要学的东西越多,知识对自己事业的支撑越来越重要。”苏明法坦言,感谢嘉职院给了他重新学习的机会,不仅让他获得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知识,还提升了经营能力,与同学的切磋交流,拓展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使农产品生产与经营能够做大做强。
“你看,我这里不仅卖自己的农产品,也销售其他名优农产品,这样的混搭销售不仅丰富了品种,也提升了人气。”苏明法举例,海盐县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的“膳博士”肉制品以前在嘉兴市区开过直销店,由于品种单一,销售一直不理想,后来同班同学、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美根了解到南湖区农产品销售中心的运营情况后,果断与苏明法联手,获得了理想的销售业绩。
在南湖区,苏明法的嘉兴市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以新丰镇308亩生产基地为依托,组织生产大米、生姜以及套种其他蔬菜瓜果,统一使用绿农产品商标,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其他南湖区的名优农产品一起,统一在自己开设的面积为385平方米的南湖区农产品销售中心销售,2011年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夺得我市农产品单体店销售冠军。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也一举冲出南湖区成为全市农业龙头十佳企业,苏明法的绿农事业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身为“绿农”掌门人,苏明法很早就对与泥巴打交道的规模农业经营“一见倾心”。20世纪90年代初,嘉兴农校毕业的他就在洪合承包经营过300多亩土地,后来又在步云开始了种子经营的尝试,其间一直学习农业生产、农产品品质、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踏上了不断探索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漫漫之路。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创业者。一直执著追寻“种优种强农产品”梦想的苏明法,不经意间叩开了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门。2006年,他在南湖风景区开设南湖区农产品销售中心,尝试以市场化运作向社会提供名优农产品,获得了初步经验。一年后,他重拾旧业,在新丰镇创办了首期96亩生产基地,两年后增加到308亩,按照严格标准生产的大米、生姜、蔬菜瓜果,统一以绿农为商标,集中到南湖区农产品销售中心销售。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陆续建设了两个优质高产瓜蔬种植示范基地,以技术指导和生产标准为纽带,联结农户基地2200亩,签订订单农户580户,带动农户1850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企业增利的良好局面。
绿农的下一个主攻方向是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苏明法强调,绿农将继续在市质量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监督,严控农药化肥使用,定期检测,真正让符合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各种标准的农产品走进禾城千家万户。
惠农:希望在田野上飞扬
“在乍浦镇一带,张永平可是个大名人。”这是记者在乍浦镇马家荡村采访时,当地村民对乍浦镇惠农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平的第一描述。记者眼前的这个中等个子、言辞不多的中年汉子,因为三年前在当地首创新型农田全程服务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推崇。至今,“惠农模式”已走向我市粮食生产领域的前台,成为我省农村新型粮食生产模式的代表。
“新型农田全程服务的核心是以机械化生产来提升种田效率,使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自家农田收益不减少的前提下,有精力去发展第三产业,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张永平告诉记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2008年3月,他与其他5名村民在乍浦镇马家荡村的农业园区,以入股投资的形式组建起乍浦镇惠农粮油专业合作社,备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开沟机、插秧机、工厂化育秧设施等现代农业机械,开始了“真刀真枪”的种田事业。
万事开头难,如何保障参与全程式服务的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受粮食价格的起伏或人民币购买力变化的影响,张永平感到远远要比农业生产带来的压力大。“农民最讲实际,最终我们决定,由合作社负责农田生产的全程作业,每年向签订承包田服务协议的农户免费提供每亩一年250公斤的干稻谷作为回报。”张永平告诉记者,这一全程服务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乍浦镇马家荡、黄山、八字桥等村农民的欢迎,首期与合作社签约全程式服务的就有172家农户439亩农田。当年惠农合作社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专业化病虫防治和管理,439亩晚稻获得丰产丰收,亩产达到500公斤,除回报给签约农户每亩250公斤的干稻谷外,合作社初步实现了盈余。
一炮打响,如何再展辉煌?张永平认为,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专业化,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育秧、插秧和收割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农机作业,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集约化使用人力和标准化操作均得到有效实施,使得生产效率大为提高,每亩作业成本减少35元左右,农药防治功效提高了5.2倍,在节水、节肥和省工上也表现抢眼,规模生产结出了硕果,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响应。截至2011年,“惠农”旗下的承包农田延伸到以马家荡村为核心的五个村610家农户,总计达3000余亩,亩产也进一步跃升到570公斤,惠农粮油专业合作社也由此成为平湖市最大的规模化农业合作企业,荣获平湖市创业创新提升十佳典范,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别看他说话慢条斯理,但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在合作者的眼里,张永平是个学习与行动的先锋。在合作社草创时期,张永平痛感自己在管理和经营上的知识不足,毅然报考了我市首届农民学生学历教育大专班,边学边干,在全身心汲取嘉职院专业“知识营养”的同时,利用所学跨过了合作社生产经营中的一个个难关,享受着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在农村,只要你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只要是对大家有利的、有益的,很多人就会记住你。”张永平直言,在嘉职院的3年学习,打开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观念,头脑里的想法更多了。作为一个农民大学生,他的最大理想就是给农民朋友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把开放的思想观念带给村民百姓,在田野上闯出一片天空。
天道酬勤,张永平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脚步始终未有丝毫停歇。下一步他打算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继续引进粮食烘干和加工设备,将合作社生产的九龙牌大米品牌打出去,还要引种其他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惠及当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