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以百姓利益为先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抓住热点难点促进民生改善
2012年3月20日 08:25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张芬娟

  【镜头回放】

  近年来,由于政策、投入等原因,嘉兴市的学前教育成为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全市特别是市区幼儿园“小而散”的状况较突出,分布也不平衡。幼儿“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引起了群众的热议,也受到了嘉兴市人大的高度关注。不少市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建议,要求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嘉兴市的学前教育。

  在市六届人大历次会议期间,郑惠珠、暴红梅等市人大代表都曾就学前教育问题提出过不少建议。2011年召开的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张菊华、朱张坤等代表提出了《关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张菊华说,前几年学前教育的矛盾很突出。“市本级公办幼儿园少,幼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些民办幼儿园收费高,一般工薪阶层难以承受,而收费低的民办幼儿园由于盈利少、设施不齐全,很多软硬件不达标。去年,甚至出现了一些幼师罢工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她和其他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在市人大代表的呼吁声中,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2009年,专题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提出要制定可操作性的办法,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2011年,又把张菊华、朱张坤等代表在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列为当年度的重点建议进行督办。

  对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接连出台文件力破“入园难”瓶颈。特别是2011年出台的《嘉兴市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建立了每年递增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公办幼儿园比例、事业编制幼儿园数量、教师收入等都将有所提高。

  “去年出台的《嘉兴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在学前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措施很实在。现在,学前教育这一块比前几年好多了。”张菊华代表高兴地说。

  【亮点解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致力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亮点一:让老百姓轻松拎起“菜篮子”。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过快,“菜篮子之重”在社会反响很大,为此,2011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对市区物价管理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市本级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并召开多个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部门单位、人大代表、职工、生活困难家庭等的意见。调查后,常委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价管理、做大做强“菜园子”、理顺体制、增强主渠道能力的意见,其中“认真研究政府投资在农贸市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建议,被市政府转化为《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贸市场提升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从2011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改造农贸市场,突出公益性质,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轻松。

  亮点二:缓解老百姓看病“难、贵”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把这个群众的热点问题,作为重要监督内容之一,通过专题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组织部分代表约见政府有关领导等方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人员、业务用房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在2010年和2011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审议专项报告,听取工作汇报,要求政府切实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政府认真落实人大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工作,出台并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办法等相关政策,提高统筹标准和保障水平。

  亮点三:助推《嘉兴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出台。随着人、车、路等道路交通元素的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前几年,由于没有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一些交通事故引发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比如影响了医患关系,产生了新的致贫家庭等。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市人大代表提出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议案,后转为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生荣督办,助推市财政、公安、卫生、农业经济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嘉兴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

  

  【百姓点评】

  秀洲区嘉业阳光城小区的林老先生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对我们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方面碰到的问题都很重视,把维护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察民情,积极采取措施解民忧,很多问题在市人大的推动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让我感觉明显的是,教育、就医、交通等方面,市人大代表一直在呼吁,市人大也一直在推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标签:教育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