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的建议是政府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价格的平稳,又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记者说,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涨会导致其他东西涨价,但粮价偏低则“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一句“农民可怜呀”道出了农民种粮的困境。据袁隆平介绍,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0年农民种植水稻的纯收益是每亩186.2元,但其中包括104.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若不含补贴,种植水稻的纯收益则为每亩82.1元。2011年,由于生产成本上升,除去国家补贴后,农民种植水稻的纯收益每亩仅有7.5元。
农民种粮收益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几年,我常去乡村调查研究,农民种粮若是收成好,一亩可获纯收入200元左右,种10亩只有2000元左右,不如在城里打一个月的工,碰到年成不好更是血本无归。去年湖南农民种粮的纯收入是一亩7.5元,10亩75元钱,20亩才150元,刚好是那些木匠、泥匠在城里干一天活的工钱。也就是说,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田的收入,到头来还没有在城市干一天泥工、木工的工钱多。种过田的人都知道,一个劳力种10亩地已不易,种20亩就很辛苦。我去老家,发现纯粹种田的农民寥寥无几。老伯告诉我,在家种田的大多是有手艺的人(木匠、石匠、泥匠),没手艺的人都外出打工。这些有手艺的人农忙种田,农闲做手艺。老伯说,如果靠种田收入,那就会穷死,没有零花钱,孩子没钱读书,老人没钱看病。
由于种田不赚钱,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曾做过《四川农田撂荒调查:粮价上涨种地反倒赔钱》的专题调查,种地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低,粮价上涨和粮补增加始终没有跑过生产成本上涨。
所以,我很赞同袁隆平院士的建议,政府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国家把粮食收购价格定得较低是出于稳定物价的考虑,但也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别、贫富差距。1990年,我国的水稻收购价是0.22元至0.24元/斤,2011年的收购价是1.0元至1.1元/斤,只涨了大约4倍,而同期的生产资料价格涨了20多倍。。
提高粮食收购价,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能减少贫困人口。从中国的粮食安全角度来说,这样做也是很有必要的,假如种粮效益还这么低,甚至亏损,今后农民还愿意种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