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外面的天气有些寒冷。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小学门口,一个人抱着满满两大包书,匆匆走向学校传达室。放下书,他转身离开,甚至没有留下姓名。这个人就是朱月祥,一个普普通通的嘉兴市民。他每个月省吃俭用,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同样的好事,他一做就是28年,捐书总计达5000余册。
年少艰辛深感读书不易
由于家境贫苦,朱月祥15岁那年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了。“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我从来没有放弃继续学习。”但当时书籍匮乏,酷爱读书的朱月祥,往往是获得一本书,就读上一遍又一遍,直到书快被翻破。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孩子依然缺书的现状让朱月祥心中不是滋味,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终结自己儿时留下的遗憾。
1984年,20岁的他在清苦的生活中积攒下了70多元钱,用这些钱给村里的小学买了一些文具及近百册课外书。“看到孩子们对那些书爱不释手,我真的非常欣慰,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而在那个年代,70多元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才30块钱,70多块钱相当于两个多月的工资,都是我平时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之后每年的6月1日,他都会买来近百册书籍,放在学校的传达室后就悄悄离开。
对于朱月祥捐书的举动,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些人嘲笑他是“傻瓜”。“开头那几年很多人说我,包括家里父母也说。”朱月祥说,当时自己脑海里思想斗争也很激烈,考虑了很久。“后来我想既然是件好事,我就一定要把它做下去。我的工资还是给家里用,捐书的钱我自己另外想办法。”为了筹集到捐书的钱,朱月祥利用业余时间去干过油漆匠,晚上到田里去抓过黄鳝换钱,“我这样挣来的钱家里人就不会说了。别人要说的话那就让他们说去吧,我自己要做的事,是铁定不会改变的。”
情真意切感动校长学生
28年,尘世风霜,几经变换。村小学现已更名新塍镇磻溪小学八字校区,学校的校长也已经更换了十多任,但唯一不变的是,朱月祥每年都会准时送来近百册图书。
“他一直在给我们的孩子们捐书,28年来,从没有间断,这种精神让我们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深受感动。”磻溪小学八字校区校长钟剑桦说,学校图书馆藏书约8000册,朱月祥捐赠的书占了近三分之一。学生们都知道有一个捐书的“朱叔叔”。“学校图书馆后来还专门刻了一方有‘朱月祥送’字样的图章,凡是他送来的课外书籍,都会留下这样一个特殊的‘印记’。”
28年了,不少看着朱月祥所送课外书长大的孩子如今都学有所成,走上了工作岗位,新塍镇企服中心主任黄建峰便是其中一个。他清楚地记得,1990年学校搞庆典时,自己还荣幸地为“朱叔叔”戴上红领巾。“我是看着朱叔叔的书长大的。”回想起当年这些课外书对自己的帮助,黄建峰感慨万千,“这些书籍能在无形中帮助很多人成才!”
2000年,朱月祥因为工作从新塍镇调到了王江泾镇,于是,他又将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纳入了自己捐书的“服务区”,每年的3月5日捐书给王江泾镇中心小学,6月1日捐书给母校磻溪小学八字校区。
“从我们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看,捐书行为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王江泾镇中心小学校长董权说,朱月祥捐书的行动让他很感动。“现在社会这么浮躁,这么功利,他还能保持那么宁静的一颗心很不容易。”
坚持不懈发扬雷锋精神
每次买书,朱月祥都会亲自去新华书店精心挑选,而且每次买的都是最新版的书籍,还会根据年级段来购买不同类别的课外书,比如高年级的就买作文类、获奖作品和中外名著;中段年级的选择套书和系列,而低年级的则是挑有拼音、图文并茂的书。
朱月祥说,为了能让孩子们读上喜爱的课外书,他每次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选书。朱月祥说,现在书的装帧越来越精美了,价格也越来越贵了。在他购书的小票上,记者看到,这次所送的82册图书总价1386.2元。
“我很感动,不要说是做公益性的事,就算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坚持28年也很不容易。而且他只是一个拿工资的人。”董权说,现在支持、关爱教育的人有很多,但往往是一次性的,“和他捐的书相比,他的这份心、这份情、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无价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最令朱月祥开心的是,28年来,从磻溪小学八字校区及王江泾镇中心小学走出来的学生,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朱叔叔”,孩子们写作文时也会写到他。“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用一辈子时间做一件对别人有益的小事。”在朱月祥看来,这么多年下来,捐书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他的精神从来都没有走远。”朱月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