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据报道,经过8年多的酝酿,教育部即将在今年秋天启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调整,中小学课程难度将整体降低,希望新课本能与时俱进,同时减轻教育负担。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整体上确实是偏难的。记得杨振宁先生曾夸赞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比美国高,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也许确实如此吧,但殊不知,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得来的。更重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往往没能开花结果,到了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远落后于人家,智力的过早开发,知识的过早积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基础知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和培育。
所以,降低中小学课程难度,既在于减轻教育负担,也在于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给学生预留发展后劲,培育人才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课程难度不应为那些聪明的学生量身设计。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早有晚,有的孩子聪明一些,有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笨拙一些。中小学课程较难,对于聪明的孩子显然是有利的,他们可以把其他孩子远远地抛在后面。从鼓励优秀的角度说,课程较难有利于聪明的孩子脱颖而出,但是,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其教育宗旨并不是“优胜劣汰”,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所以,中小学课程难度应该更多地考虑那些不太聪明的孩子,等一等落在后面的学生,甚至要考虑到一些孩子贪玩的天性,让那些不太刻苦的孩子也能跟得上。
中小学课程偏难,那些不太聪明或不太刻苦的学生跟不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逃学,过早地混迹社会,对孩子有害,对社会也有害。即使勉强留在学校上学,每次考试门门不及格,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人格产生负面影响。中小学教育不该让孩子之间残酷竞争,课程难度设计不该将一部分孩子抛弃,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放宽视野,中国之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同样有教育条件较差、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没有像样的教学设备,学生们放学之后还要帮家里干活,凡此种种,都说明这里的孩子难以适应较难的课程。所以,正如中小学课程难度不应为聪明的学生量身设计一样,中小学课程难度也不能为教育条件较好的地区量身打造,而是要更多地考虑教育条件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那些地区孩子的接受能力,降低课程难度,等一等这些穷苦孩子较为缓慢的脚步。
当然,降低课程难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降低学生升学考试的难度。甚至于,降低考试难度也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改变“唯升学率”的考核机制。但不管怎样,降低课程难度是可喜的第一步,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关键是正视问题,并且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