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力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 我市金融机构"探路"小微企业融资市场

2012年2月4日 08:24 [ ] [打印]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嘉兴小企业数量已占各类企业总数的98%。近年来,我市不少金融机构积极“探路”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作为一家以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银行,嘉兴银行坚守“中小企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专注于机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早在2009年,嘉兴银行就组建了首家小企业专营支行,推行小企业授信流程改革试点,确立了‘快速列车’小企业(1+5)特色服务模式。”嘉兴银行副行长章张海介绍说,从排污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商标权抵押贷款等小企业融资新产品,到去年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推出“保易贷”,嘉兴银行借助保险理念,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实现了经营风险的可控和可测。这一创新赢得了“2011全国中小企业最受欢迎金融特色产品”称号。

  为了扩大服务领域,嘉兴银行不断将网点下沉,先后在秀洲区洪合镇、海宁市袁花镇等地设立了7家支行,为200多家小企业发放了近6亿元的贷款。而去年4月新设立的微贷业务中心,则进一步彰显其坚定支持小微企业的决心。该中心主要面向贷款额从5000元到50万元的微型企业。“我们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团队来开拓小微企业市场,截至1月21日,已经发放了625笔7000万元贷款。”嘉兴银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徐建光说。

  像嘉兴银行一样,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新生的城市商业银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绍兴银行嘉兴分行于2011年8月正式开业,虽然落户时间不长,但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积极服务于嘉兴地区的中小企业。“客观上来说,像我们这样的城市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少,家底较薄,很难和财大气粗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争夺大型企业集团客户,所以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绍兴银行嘉兴分行行长助理洪伟忠告诉记者,定位于“中小客户金融服务专家”的绍兴银行嘉兴分行,去年贷款余额达7.2亿元,贷款户数达110户,其中一半以上是贷款余额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目前,这种微型贷款发放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企业,一些个体工商户也被纳入进来。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软肋”之一是征信难,如何为之提供信用担保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绍兴银行嘉兴分行不再一味要求抵押担保,而是接受自然人担保或者联保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难问题。

  农行嘉兴分行对浙江豪杰金属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在该客户资金链紧张时,我们充分认识到‘银企双赢’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企业的经营情况,认为该企业的产品还是有市场的,资金困难只是暂时性的。”农行嘉兴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于是,农行嘉兴分行在原有1100万元贷款到期后,为该公司续做了5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2200万元,同时,为其量身定做了国内保理业务。银企携手共渡难关。目前,浙江豪杰金属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接单、生产、销售保持正常。

  据介绍,去年农行嘉兴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489.82亿元,比年初增加54.30亿元,中小企业信贷客户扩面271家,新增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35.8%。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朱卉 朱丹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去年我市14万人报考驾照 今年学车须参加2小时文明劝导
·小学学历没关系 有文身决不录用 企业录用员工都有自己的原则
·看街舞 猜灯谜 调龙灯 2月6日三大活动“动感十足”闹元宵
·乘县乡便民出租车更放心 可以拼车,明码标价不用担心被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