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今年计划投35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市本级建成区全面推行公共自行车

2012年1月18日 08:52 [ ] [打印]

   昨天上午,记者从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4亿元,普通公路7亿元,站场1亿元,内河港航3亿元,沿海港口10亿元;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实现“零增长”,杜绝了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交通行政许可率、查处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正确率均在98%以上;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4.1%以下。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高潮持续

  2012年,全市经济发展确立了“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决定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持续期和大投资、大建设的推进期。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重点推进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工程北岸接线和跨江大桥建设,两者总体形象进度均在90%以上;全面开工建设钱江通道接线工程北接线(一期)杭浦以南段;加快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前期工作。

  完善干线公路网络,加快08省道北延嘉海公路至王店段等工程建设;全力推进08省道海宁马桥至尖山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完善水运网络建设,重点推进杭平申线航道建设;新增500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30个,增加港口吞吐能力600万吨。

  2012年将强化工程养护管理,推进公路危桥改造,加大骨干航道养护力度。

  

  推进现代交通物流

  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落实服务业倍增计划,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就是要通过扶持引导,推进一批以内河港、公路港项目为主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计划,2012年将加快推进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平湖市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区、嘉兴市内河港物流园基地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物流信息化、公共场站项目。同时,将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鼓励社会投资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内河公用码头,培育一批内河港口物流中心和物流龙头企业。“我们将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建设并成立浙江嘉兴分中心平台。”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争取引进1至2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2至3家国家AA级以上物流企业,形成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专业物流企业为骨干、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体的格局。”

  

  农村公路指路体系

  全覆盖

  公交优先稳步推进是2012年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记者在会上获悉,2012年将继续优化公交线网,新购公交车152辆,完善城市公交线网布设;同时开展镇区公交和夜间公交试点,积极发展与上海、江苏毗邻地区的省际公交。

  2012年的农村公路求质提量,在打造“畅洁安美优”农村公路的同时,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计划实现全市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全覆盖。

  这段时间,公共自行车的投入使用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2012年,公共自行车将扩大覆盖面,向市本级建成区全面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完成市区350个网点的项目立项和报批,新建150个网点,初步形成公共自行车骨架系统。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吴晓宇 通讯员 苏日彬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春运进入高峰期 春运前10天市区四大站发送旅客约27万人次
·高速交警接连查获严重超员客车 交警告诫:安全才能回家
·外包企业数增至201家 嘉兴“世界办公室”计划初露端倪
·23.98亿元实施85个项目 湘家荡区域打造“三宜”新城区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