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保障农户安居乐业 秀洲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利益共赢新机制

2011年12月30日 08:18 [ ] [打印]

    12月29日,对秀洲区新塍镇陡门村42岁的陈洪泉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他与825户参与“两分两换”的农户一样,正式搬入了装修一新的陡门花苑安置房。与此同时,这些农户搬迁后的土地整治、宅基地复垦也已完成,共节约集约出城市建设用地500多亩。

  节约集约出来的土地如何变成“真金白银”,用于平衡“两分两换”实施过程中的巨额投入,一直是新塍镇党委政府班子纠结的事,这也是秀洲区委区政府力求破解的难题。经过多方科学认证,这一周,秀洲区一项以城镇工业功能区土地收益反哺城乡一体新社区平台建设的土地供求操作办法正式出炉。“这意味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节约集约出来的土地有了50万元一亩的托底,再加上项目所产生的补充耕地的补贴,资金平衡有了一定的保障。”新塍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结合嘉兴市今年9月推出的《关于深化“两分两换”提升“两新”工程建设水平的补充意见》,秀洲区出台的该操作办法,以“要用地,先造地”为原则,即今后计划用地指标一律没有“免费的午餐”,各乡镇需新增建设用地都要靠自己解决,并通过对节地型农房搬迁项目实行政府补贴和区域统筹等办法,达到“谁造地谁得益,谁用地谁出钱”的目的,以此为动力,推进新市镇新社区建设。

  “其意义在于利用价格杠杆,提高供地门槛,补贴‘两新’工程,以此实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收支基本平衡,充分调动基层启动新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益有增加、项目收支能平衡、区域发展能促进等利益共赢局面。”秀洲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区里将通过统筹相关政策奖励资金等,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资金,实行滚动开发。农民建房问题,一直是秀洲区委区政府思考的重点民生问题,更是区域经济发展拓展空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程。根据“百姓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原则,秀洲区积极探索破解资金平衡难、建设空间对接难、节约集约出来的土地项目落地难等诸多问题。该区国土资源局局长邱根明认为,要加快“两新”工程建设,必须围绕建设好农民幸福家园的主题,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快“两新”工程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强化资金保障,真正实现农房“拆得掉、进得去、建得好”,从而有效解决用地空间和指标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完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的村庄布点规划,加快节地型城乡一体新社区平台建设,对节约集约出来的土地项目实行区域统筹,确保项目落地。同时,鼓励基础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节地率高的地方先行一步,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农户到新社区集聚。特别要说明的是,要充分看到公寓式安置方式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大作用,鼓励建多层、高层。”秀洲区副区长仲旭东表示。

  “两分两换”要做到符合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安居乐业,还涉及一系列如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秀洲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等问题,“通过政府部门和农户们的多方努力,陡门花苑安置小区已基本实现了55岁以下的村民有工作,65岁以下的村民有活干,小区还有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居民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陡门村村民陈洪泉的这番感言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想法。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嘉兴日报】农村新社区演绎文化新生活 来自秀洲边远村的系列报道(九)
·由“高通达”向“高顺畅”转型 嘉兴编织农村公路“畅通网”
·农村新社区演绎文化新生活 来自秀洲边远村的系列报道(九)
·10项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秀洲农村电网全面升级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