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五十余载造了千余条船 张作明是非遗项目造船技艺的传承人

2011年12月27日 08:12 [ ] [打印]

  

  看着前两天刚造好的丝网船被买家运走,张作明仿佛有种女儿出嫁的感觉。家住油车港镇胜丰村圣堂港的张作明老人是个造船匠,半个多世纪,老人造的船有千余条。一生和船打交道的老张说,造船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要把这手艺传下去。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油车港镇胜丰村,了解这位造船能手的“船”奇人生。

  

  老汉造船56年

  记者见到张作明时,他正在给新造好的一条船刷桐油。“再刷一遍就差不多了!”张作明告诉记者,这条船是渔船,土话叫两头船,船体用杉木做的,是七星镇的一名渔民找他定做的。

  张作明今年71岁,记者了解到,他的家族从清朝就以造船为生,几代人都是远近闻名的造船能手。

  张作明告诉记者,圣堂港这个地方的造船史超过了百年,村里70%的人家会造船、修船。

  由于生在造船世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张作明就跟随父亲学习造船,凭着对造船的痴爱,他硬是把这份辛苦的活坚持做了56年。

  渔船、小划船、游船、丝网船、龙船,从张作明手里出去的大大小小的船有千余条。上海青浦,江苏太湖、瘦西湖,嘉兴南湖、乌镇……他造的船随处可见。

  

  用的都是传统技艺

  张作明告诉记者,一条四五米长的船,一般需要12天的制作时间。如果买家订货的时候有需要,他还会多花点心思在装饰上,那就要多花时间。

  “这条是最近做的。”在张作明家里,记者看到他正造的一条船是塘汇的一名渔民定做的,目前刚刚做好了船的定心板,“先要把一块块船板做出来,再钉到一起!”

  胡琴钻、斧子、刨子、锤子、各种木料……张作明的“车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从选择主木料、做定心板到制作船身、船头、船桨,直至验缝、上漆、下水,张作明都在这个“车间”里独自完成,偶尔做的船太大,只能挪到院子里做。

  手艺是老手艺,张作明用的很多工具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画线用的墨线、拼船用的大铁钉、涂船用的桐油灰等都是市面上很难找到的。

  张作明家里有一个石臼,是从他的曾祖父手里传下来的,有100多年历史,就是用来制作使木船不渗水的关键材料桐油灰的。

  “这些老手艺都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造出来的船很可靠!”张作明说,桐油灰配上麻丝一起弥合船的缝隙,用个5年不会漏水。

  说罢,张师傅就向记者展示桐油灰的制作过程,将桐油和石灰混合在石臼里,用木槌不断地捶打,将两者融合,“做这个很费时间,一次要捶好几个小时!”

  

  一年最多

  做20多条船

  在张作明的抽屉里,收藏着两本本子,一本是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证书,一本是嘉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造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证书。这是对张作明造船技艺的肯定。

  名气大,口碑好,老张的生意也火。记者采访当天,张作明之前做好的一条丝网船被买家拖走了。

  “今年已经做了12条,到过年前差不多还能做3条!”老张告诉记者,每年他至少要做十几条船,最多的时候超过20条,此外,他每年还要修缮20多条船。

  “前段时间有个景区说是要定做30条木船,两个月内完成。我只有一双手,实在做不来。”老人家惋惜地说。

  老张告诉记者,造船生意最好的时候要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很多人以打鱼为生。后来渔民上岸,工厂造的水泥船、铁皮船也多了,他的生意就越来越冷清了。

  不过,随着传统船只逐渐在市场上走俏,老张的生意也没断过。因为目前会传统造船技艺的方圆百里只有他一人,“他们只能来找我做这种船!”

  

  造船手艺有了传人

  凭借精湛的造船手艺,张作明前两年还受邀给南湖红船做过维护。此外,他的很多作品进了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浙沪等地的多家博物馆里都收藏着老张的作品。他做的汴河客船目前陈列在上海青浦博物馆里,画舫古船陈列在嘉兴的船文化博物馆里。

  “其实造船真的是个苦手艺,坚持下来的人很少!”老张告诉记者,像他造的一般的渔船,价钱是两三千元,这点钱还包括了造船的木料、铁钉等材料费,因此收入并不高。

  凭着方圆百里仅此一家的手艺,老张大可提高船只的制作工钱,但是多少年来他并没有刻意提过价,“都是老客户了,不好意思提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作明没有收过徒弟,但他的两个儿子自小跟着他也学会了精湛的造船技艺,现在两个儿子偶尔会帮他点忙。

  老张告诉记者,儿子会做船了,家里造船的手艺有人传承下去,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迟伟涛 摄影 迟长根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村村都有文艺团队 创意产业如火如荼 描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唱响廉洁文化 创新体制机制 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农村新社区演绎文化新生活 来自秀洲边远村的系列报道(九)
·【特别关注】“一桥一屋”的文化记忆 秀洲籍七旬老人作画古镇风情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