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戈壁荒滩里有一种树叫红柳,它不畏风沙干渴,不畏酷暑严寒,昂扬向上,把根深深地扎在大漠之中,展示着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即将过去的2011年,嘉兴援疆教师发挥团队的作用,他们像红柳一样扎根边疆,以苦为荣,勇于奉献,为荒漠增添一份绿色,为沙雅教育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
嘉兴援疆老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支教的日子很有限,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疆教师队伍,嘉兴援疆教师不忘“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深刻思考,他们将浙江经验和支教学校的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六抓六促”及“两班一团”的创新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沙雅二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六抓六促”,即抓课堂,促教学质量提升;抓师资,促队伍素质提高;抓教研,促教学能力提升;抓结对,促民族团结;抓交流,促沙雅教育长远发展;抓学习,促自身素质的提升。
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嘉兴援疆教师研究出“降低难度、调动兴趣、多加鼓励”的教学方法,并带领支教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划课题《“霍桑效应”在新疆高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逐渐使学生爱听、爱学、爱动脑。通过实施“主题式”教研,以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示范课等形式传输教育教学理念,备受师生的欢迎。为增进民族团结,援疆教师们在第29个“民族团结友好月”,开展“大手牵小手,维汉一家亲”的师生结对活动,有效地鼓舞了维族学生学习的劲头。
为加强支教学校与内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嘉兴援疆教师积极牵线搭桥。在嘉兴援疆指挥部的协调及嘉兴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5月14日,沙雅二中与浙江名校嘉兴一中在阿克苏地区率先结为友好学校。针对支教学校图书馆图书匮乏的状况,嘉兴援疆教师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在市援疆指挥部的协调下,嘉兴市教育局及县(市、区)教育部门出资30万元购买了15520册的全新图书,极大地改善了支教学校办学条件,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嘉兴援疆教师还在阿克苏地区首创“两班一团”,即嘉兴援疆实验班、音体美特长班及“红柳花”青年团。
为了更好地发挥嘉兴援疆教师的作用,集中把浙江教育理念展示出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调研,2011年8月,2个嘉兴援疆实验班正式组建,开创了援疆教师和支教学校优秀教师通力合作的新局面。援疆教师以此为载体,开拓德育阵地、展示教学方法、引领徒弟成长及更新教育理念,把教育援疆效应发挥到最大。
10月28日,阿克苏地区首个音体美特长班成功组建。这是援疆教师针对支教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的情况,为了学生及学校的长远发展,开展的又一创新之举。他们根据阿克苏地区各学校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情况、支教学校师资情况及学生情况,把支教学校办成地区“音体美特色教育学校”的设想,得到了支教学校的领导和嘉兴援疆指挥部的支持。
沙雅二中教师平均年龄27岁,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成为嘉兴援疆教师的又一个工作重点。为此,援疆教师与学校教研室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成立了“红柳花”青年团。在嘉兴援疆教师的组织引领下,“红柳花”青年团开展了导师制的“‘红柳花’青蓝工程”、“‘红柳花’讲坛”及同伴互助式的“‘红柳花’沙龙”等一系列工作,在沙雅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上半年,在援疆教师的指导下,史光华、陆万刚、赵收团等青年教师获阿克苏地区教学比赛二等奖;下半年,文江、马莉莉等5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教学比赛中获奖。与此同时,嘉兴援疆教师领队朱玲还积极承担沙雅县青年教师的培训任务,她正在为全县近700名特岗教师培训积极准备。
沙雅二中今年高考上一本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30%,学校上线率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4.1%。校长许庆英激动地说:“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嘉兴援疆教师们,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他们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
嘉兴援疆教师像红柳一样,把根系深深地扎在戈壁荒滩里,顽强地绽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为荒漠增添了一份绿色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