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挂一块牌子,明天换另一块牌子,部分中职招生广告夸大其词误导学生。在福州,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溜生”现象,一年溜掉30%至40%是正常的。
中职招生乱象,以及中职教育不规范,恐怕不是福州市仅有,这也是家长们不愿意将孩子送入职中的重要原因。然而,职业教育事实上并非是“底层教育”,中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就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世界上但凡经济发达、制造精良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无不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职业教育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又以其鲜明的教育特征,通过教育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有媒体通过对北京、四川、广州、江苏等地的职业学校和相关部门采访发现,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经济的腾飞、企业的需求也为当地职业教育的壮大提供了源头活水。
事实上,当下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春天里”。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毕业生,他们都能从职业培训中获益。大学毕业生逐渐发现,学费昂贵的高等学位,特别是MBA学位,不再是致富或就业的捷径;农民工也发现,哪怕是一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也能说服老板雇用自己或提高薪水。
遗憾的是,正处于“春天里”的职业教育本身却没有真正发育起来。一方面,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现实处境不容乐观,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夹缝中苦苦生存;另一方面,一些职业学校唯利是图,自毁招牌,搞虚假广告宣传,有的职业学校随意更改校名,更改后的校名尽量向规模大、声誉好的学校靠近,学生和家长被搞得晕头转向,无从选择。
职业教育为何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这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可以批建职业学校的部门可谓五花八门,有教育部门,有劳动部门,有省一级的,有市一级的,还有县一级的。政出多门而且没有统一标准,职业教育的混乱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由于批建和管理部门不同,同是职业学校享受的政策待遇也迥然不同,它们之间缺乏沟通衔接,教育、就业与培训之间互相分离。
都知道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快慢、好坏的晴雨表,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使得职业教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观念上更新了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管理体制上也要理顺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倘若职业教育在“春天里”自毁招牌,这对社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遗憾,而且这遗憾将很难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