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十年“老创建”眼里的嘉兴变化 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反映

2011年12月1日 08:25 [ ] [打印]

  叶德根是个“老创建”。

  2001年的时候,市里招募一批文明创建义务督导员,那时候还在“民丰”上班的叶德根主动报了名。叶德根对于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候选拔挺严格的,我们报了名之后,市文明办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面试,最后有20多个人拿到了义务督导员的聘书。”

  

  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反映

  叶德根说,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嘉兴人,一直希望嘉兴变得更加文明、美好和宜居,所以当时尽管工作很忙,还是积极地参加督导活动。

  拿到聘书,义务督导员们上岗了。他们被分成五六个小组,每个月都会组织几次活动,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到市区的大街小巷、社区、服务窗口、企业等地方,对市容市貌、文明服务、公民道德等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某天在上班途中,叶德根发现嘉兴火车站附近的交通要道上一连3个窨井盖失窃,路面的3个大坑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叶德根马上给有关部门打了电话,当天上午就排除了这一安全隐患。

  “有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但只要有人发现问题,有人愿意提出来,就有可能解决。这样几年之后等我们回过头来看,嘉兴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叶德根说,早在2002年、2003年时,嘉兴火车站站前广场和南湖景区的周边就已经是义务督导员经常“光顾”的地方了,因为这两个地方一直比较乱,问题也最多,却又是嘉兴的“门面”。“很多人一来嘉兴就注意到这两个地方了,他们会觉得火车站附近很脏,南湖边上经常乱停车,对嘉兴的整体印象就不会好。今天我们看到火车站干净多了,公共厕所也建起来了,南湖会景园那边也没有太多乱停车的现象了。”

  

  再次主动请缨“重操旧业”

  今年,已经从原来单位内退的叶德根得知嘉兴又在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再次主动请缨,希望能为文明创建出一份力。他找到市创建办,那个时候,市创建办正在招募城市管理志愿者,叶德根加入了这支队伍。

  10年过去了,叶德根本色不改,只要发现了问题,就及时把问题反馈到城管办。“很多看起来是小问题,但是出了事就是大事情。有一次,我看到南湖景区附近有块广告牌耷拉下来了,要是风大一点,把广告牌吹下来砸到行人,就酿成大祸了。”叶德根当场就给有关单位打了电话,这个问题解决得也比较快。

  从文明创建的义务督导员到城市管理志愿者,10年时间,叶德根投身其中,也感受到了嘉兴这股文明之风越刮越猛。“文明创建真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扎实的底子。临时抱佛脚只能掩盖一些表面的现象,要把文明之风延续下去还需要每个嘉兴市民尽一份力。”“老创建”叶德根希望每个人都能把文明创建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发现不文明的事情就大声说出来。这样,10年以后,嘉兴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创建有我

  开栏的话: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嘉兴市民,在文明创建的一线,他们却与众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他们愿意为嘉兴城市的文明进程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这些榜样,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榜样的力量,包含在你我他的言行里。即日起,晚报开设“创建有我”专栏,讲述普通市民在文明创建中的小故事。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张瑞洁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天寒心却暖 浓浓爱意传 嘉善杜鹃幼儿园师生探望并捐助毛毛
·嘉职院女生宿舍起火 一间宿舍被烧得精光,周围宿舍也被殃及
·现住国有直管成套公房今起出售 一次性付清房款有10%的优惠
·从蓄势到发力,从规划到项目…… “智慧嘉兴”建设扬帆起航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