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人: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吴 晔 吴剑飞
蹲点地点:王江泾镇洪典村
雨后的北部湾湿地农业园内,工人正在园内的空地上补种一些青菜。虽然整个农业科技园规划面积有1000余亩,但在园区工程部经理陈春兴的眼里,每一分土地都要充分利用起来。指着在灌溉渠道上新搭的水泥架,他说:“不仅是地上和水里要充分利用,只要有可能,在空中的位置,我们也想有效益有产出。”
珍惜每一分空间的背后,是现代高效农业集约发展的缩影。北部湾湿地农业园,是王江泾镇一家工业企业投资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近400亩,200多亩鱼塘正在规整当中。“目前还有一部分土地的流转合同还没有到期,估计到明年,我们的园区就可以达到规划的规模。”陈春兴说。
走进这个横跨王江泾镇太平桥村和洪典村的湿地农业园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15亩的水稻田。“你们种稻难道就比农户种稻效益好?”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春兴笑着说,这些稻田其实算是整个农业园循环农业的“起点”。15亩的水稻田,不仅可以解决园区内员工的吃饭问题,而且可以为园区内的养殖区块提供饲料。
水稻田的对面,另有一块15亩的蔬菜田,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水稻田的旁边则是成片的莲藕塘。“这些塘可不是光种藕的。”陈春兴边走边介绍,湿地农业园内,目前已经开辟出了近300亩的藕塘,这些藕塘里,放养着60余万尾的泥鳅、3万余尾的彩鲤和7000余尾的黑鱼。在陈春兴的“算盘”里,种藕就是为了保本,收回每亩地每年800元的流转费,而混养的这些鱼啊泥鳅啊,则是他们真正的效益所在。
在园区一侧的藕塘里,上百只鸭子惬意地游来游去,而在相隔较远的几个猪棚里,肥猪也在安然地酣睡着。“鸭子吃虫子,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肥猪的粪便,可以用来堆肥,改善土壤,增加地力,而蔬菜剥下来的菜叶又可以用来喂鸭子。”在园区内走上一圈,一个农业的生态循环链条逐渐清晰起来。
“这样的循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投入是非常大的。”陈春兴感受颇多地说,如果不是有工商企业的参与,根本无法相信高效农业的发展。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今年1月到现在,园区内仅基础设施的改造投入就已经超过400万元,“如果要全部建好1000多亩的园区,1000万元的投资都不一定挡得牢。”
陈春兴的观点也得到了洪典村党支部书记夏黎萍的认同。他说,以前村民种田是靠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投入,也不可能进行生态和循环农业的尝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让农业产出的效益提高了,而且因为园区更加注重生态和循环农业的发展,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宜居环境。夏黎萍希望,等村里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厚实以后,他们也能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