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警察,每个老百姓都知道这句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百姓的烦心事、困难事也越来越多,民警的工作也是更加纷乱繁重。那么,基层民警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为何有些群众会对他们不理解?10月20日,记者走进秀洲区王江泾派出所,零距离体验民警的一天。
一桩小事多次调解
10月20日上午,王江泾派出所刚好在举行一项活动,即招募志愿者深度体验警务工作,数十位志愿者报名参与。
在众多志愿者中,记者结识了一名叫吕东清的老板。
平时,吕老板很少跟民警打交道,对警察这个职业的理解比较模糊。
今年国庆节前,吕老板买了一部手机,但很快出现问题,由于与卖手机的老板协调未果,就报警求助。不料,这个卖手机的人一逃了之。吕老板要求民警帮忙查找卖手机人的手机号码,未果,令他非常不满意,便对民警产生了不大好的印象。他说,之所以报名做志愿者,就是想看看民警是怎么为老百姓工作的。
当天上午,记者、吕老板与民警一同调解一起纠纷。
一年前,四川人小蒋被同事打掉一颗门牙。当时,小蒋并没有报警,后来因为拿不到赔偿款才来报警,但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为了此事,民警主动与厂方、当事人积极沟通。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已经超过了民警工作的范围,但人家找上门来,警察不可能置之不理。”一名志愿者说。
经过反复调解后,吕老板不禁感叹说,调解实在太难,“虽然事情看上去小,但却关系到外来务工者的权益。”
由于厂方和另外一方当事人没有来,民警在安抚了小蒋后表示,将尽快帮忙去和厂方、打人者联系,“这事够不上刑事责任,再说报案时间太迟,很难处理的。”
一开始,小蒋和朋友不愿意离开,后来在志愿者和记者的多次解释之后,他们才表示回去等待消息。
接处警是靠天吃饭?
王江泾是秀洲区面积比较大的乡镇。人多了,事情就比较多。王江泾派出所平均每天的接警量超过25个。
带记者和吕老板体验接处警的民警小金说,民警接处警其实也是靠天吃饭。为什么这么说呢?天气一好,各种事情就会多起来。“说实话,最好希望天天下雨或者天气冷,这样,找民警的事情相对要少得多。”小金说。
当天上午,没有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小金说,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下午肯定会多起来的。
果然,中午12点过后,派出所一连接到了8个报警电话,忙得5名当班民警团团转。其中,一个残疾人砍伤了另外一个残疾人的事情比较棘手,民警还要对伤人者进行鉴定,需要很长时间。
截至当晚10点,该所一共接到了20多个报警电话。
据了解,目前派出所接处警采取这样的方式:谁接警,谁处理,一路负责到底。
“老百姓总有这样的想法,既然交给民警处理就要处理好,否则就是工作不到位。老百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给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民警不怕正常值班,就怕加班,一个纠纷还没有调解好,另外一个就接踵而来。”该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