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各大景点人如潮涌 旅游接待持续增长 嘉兴旅游开启“旺季模式”

2011年10月6日 08:14 [ ] [打印]

    随着天气情况的改善,禾城旅游市场更加火爆。记者昨天走访部分景区看到,游客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节日气象。延续了近两个月的旅游淡季,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实现了“反转”,而禾城旅游也在十一长假期间正式开启了“旺季模式”。

  “红色热潮”再次来袭

  9月30日,南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庆典仪式在南湖畔举行,这标志着我市旅游事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嘉兴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国庆期间,以5A级旅游景区“亮相”的南湖旅游区成为我市旅游市场的焦点。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在南湖景区看到,景区停车场已经被来自各地的旅游大巴车、私家车停满了,很多车辆停到了海盐塘路和南溪路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车牌看有来自上海、宁波、杭州等周边地区的,也有来自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的游客。

  嘉兴假日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顾明庆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很多企业举行党员活动,嘉兴的红色旅游依然很红火。“‘黄金周’期间,我们要接待400多个旅游团,其中最大的团来自温州,有300多人。”顾明庆表示,整个2011年,红色旅游都将是嘉兴旅游市场的最大热门。

  文化活动提升旅游内涵

  今年国庆7天长假,市旅游部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南湖、乌镇、西塘、盐官和南北湖等景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活动,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独特神韵。

  据介绍,“黄金周”期间,西塘景区为海内外游客准备了多场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有着浓厚江南文化气息的民俗表演,让每一位来西塘的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充分感受禾城的传统民俗文化。田歌、打莲湘、打腰鼓、舞龙等民俗表演,均在国庆期间展现在游客面前。

  10月2日至4日,海宁盐官观潮景区迎来了新“潮”——第二届海宁潮音乐节。摇滚教父崔健,台湾摇滚音乐领军团体动力火车,新一代摇滚代表人物曹方、常宽、二手玫瑰等21个乐队、歌手倾情加盟。海宁潮音乐节,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的聚会,更是一场钱塘江边的激情“嘉年华”:音乐、美食、游乐、露营、啤酒、4D电影“一网打尽”。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嘉兴旅游市场的内涵,也为嘉兴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至4日,海宁盐官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9万多人次,创历史新高。“黄金周”前5天,有20.5万人次的游客光顾了西塘景区。

  “旺季模式”将持续至月底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黄金周”过后,我市国内游和出境游线路报价将出现“大跳水”,市民节后错峰出游正适宜。在“抄底”价格的吸引下,节后错峰出游的市民不少,有利用年休假出游的白领、公务员等,也有错开国庆出游高峰的单位团队,将掀起一场“后黄金周”旅游热潮。据悉,国庆期间结婚的新婚夫妇也成为十一长假后出游的主力。

  “此外,‘黄金周’一过,秋游又将到来。老年人将加入到秋游大军中来,有钱有闲的‘银发一族’将成为禾城秋季旅游市场不容小觑的主力军。”业内人士称,在错峰游、蜜月游和“银发一族”秋游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禾城旅游“黄金周”有望延续成“黄金月”,而禾城旅游的“旺季模式”也有望延续至本月底。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为老人送上甜美祝福 市领导老人节前走访慰问高龄老人
·全市新社会组织已建团106家 让团员青年离校不离团
·秀洲区一种植大户“绘”出开心农场 人勤田丰地生金稻黄菜绿皆成景
·老年电大,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多彩 入学人数整体增长1倍有余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