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0月1日阵雨
地点: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
中法肉联厂天天农展会
昨天上午7时,市区城南路上的“天天农展会”开门迎接了国庆节的第一批客人。因为女儿全家要来过国庆节,市民张建松早早就赶来这里的渔欣绿色猪肉销售点,花了36元买了1公斤带皮五花肉。张建松不知道的是,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肉”,他购买这块肉的背后凝结着许多人的责任和心血。
作为市民日常必不可少的食品,猪肉的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为探寻我市生猪的安全档案,记者花了两天时间,走近生猪养殖户,参观屠宰厂,通过对饲养、收购、屠宰、销售等环节的走访,为市民还原出猪肉的完整“绿色”履历。
生产环节:
合作社承担质量监管重任
9月30日清晨5时30分,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的养殖户富国强就起床了。和往日一样,富国强负责烧饭,妻子则先去猪圈转一圈,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等妻子“视察”完猪圈,富国强的早饭也烧好了,夫妻俩在闲谈中吃完早饭,正式开始忙碌的一天。
6时30分,富国强把前一天拌好的饲料装在推车里,开始“挨家挨户”给800头生猪送上一整天的食物。每天生猪饲料是一次性放进槽里的,这不仅方便生猪随时进食,还可降低劳动量。除了送饲料,路过每个小猪圈,富国强还要拿着铁铲进去,打扫干净前一天产生的猪粪。“猪生活的环境好了,心情会变好,猪肉质量也会好一些。”富国强这样解释每天给猪圈打扫卫生的意义。
8时30分,结束喂食后,富国强开始加工第二天的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富国强把玉米、豆粕、麸皮放进大盆,然后又放进含有微量元素的预粉料。富国强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一袋预粉料,它是由南湖绿色畜禽研发中心研制、渔欣生猪专业合作社特供的,里面含有猪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增强猪对疫病的抵抗力。配比完毕,富国强只要把这些东西放进搅拌机搅拌均匀后,猪食就生产完毕。
其实,富国强的养殖并不能随心所欲,身为渔欣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饲料的配方都是严格按照合作社的养殖要求制定的,不能随意添加其他东西。而他的养殖方法也和其他养殖户一样,源自合作社开设的培训课。
和传统分散养殖不同,如今在我市,合作社承担起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质量把控重任。除了传授养殖技术,合作社还会对品种、饲料等进行统一,确保实现标准化生产。每隔一段时间,合作社还会抽查社员的养殖台账,以确保养猪环节的质量安全。
按照合作社的统一要求,富国强还会给猪吃点粗粮“点心”——牧草。富国强种植了5亩多的牧草,每天他都会在猪圈里放一些,而猪也特别喜欢吃,这也是合作社为提高肉质做出的特别规定。原来牧草是粗纤维,饲料与牧草结合饲养能提高猪肉品质,有利于猪健康生长,而采用绿色食品作为饲料原材料更可以从源头上保障猪肉的绿色安全,虽然这样养殖的猪生长周期要达七八个月,比普通猪长,但肉质更好。
流通环节:
三道“门槛”确保安全
当天下午是富国强的幸福时刻,因为他家有48头生猪出栏。15时,渔欣生猪专业合作社社长曹伟来到富国强家,收购他家准备出栏的生猪。与收购者一起来的还有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将对生猪进行出栏前的检查,这是生猪流通到市场前的第一道质量检测。
对自家出栏生猪的质量,有着20多年生猪养殖经验的富国强很有信心。他指着猪头颈说:“你看看,我养殖的猪头颈上没有一个针孔,这说明我的猪没有生过病,从来没有打过任何抗生素的针。”虽然富国强的养殖历史让余新畜牧兽医站的副站长郭正明比较放心,但检查依然要进行。郭正明拿出一个一次性杯子,接了点出栏猪的尿液,然后用试纸检验。10分钟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富国强出栏的猪不含有“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
收购完毕,富国强的生猪踏上了通往市民餐桌的第一步。曹伟会将收购来的生猪直接送进中法肉联厂,这里是南湖区的生猪定点屠宰点,也是猪肉安全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批猪屠宰前,肉联厂的质量安全员将抽查30%的生猪进行宰前检测。通过再一次检测,富国强出栏的生猪没有任何问题。
19时,屠宰正式开始,电击、煺毛、开膛、去内脏,这些环节全部在半封闭的屠宰车间完成。通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一头头猪被开膛破肚后倒挂起来,在每头猪下方,都有一个对应的铁盆,盛装这头猪的内脏。这时,南湖区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将完成最重要的检测。每天,16名专业人员将对屠宰点3个质量控制点进行把关,第一个控制点主要看猪的头部淋巴和咬肌,第二个控制点看猪胴体腹股前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第三个控制点看猪内脏。此外,还要看猪的乳房、蹄部是否腐烂,心脏有无虎斑纹,肌肉是否有旋毛虫等。“通过对动物内脏的检测,可以有效杜绝带病猪肉流入市场。”相关工作人员称。
经过最严格的一道检测,富国强养殖的生猪没有任何问题,等待销售的生猪被盖上一个代表质量合格的红戳,取得上市销售的通行证。
屠宰后的生猪经过2小时冷却后,通过专用运输车,渔欣生猪专业合作社将生猪直接运送到了城南路上的“天天农展会”。10月1日凌晨4时,猪肉销售员姚月明来到案头前,开始精心分割猪肉。经过屠宰刀的挥舞,排骨、里脊、五花肉等猪肉产品被摆上柜台,等待消费者的选择。通过这个柜台,每天有6头生猪被端上市民的餐桌。
□采访手记:
和持续走高的猪肉价格一样,其质量安全同样牵动着市民的神经。去菜场买猪肉,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品种好不好、是否安全。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这是对养殖户、销售者、检测者的基本要求。
千家万户散养的生猪养殖模式,由于存在监管难、质量安全难保证等问题,已很难和现代流通市场相匹配。合作社组织下的集中养殖模式,则适应了市场对肉质安全的要求。大规模养殖树立起来的品牌,在让合作社的猪肉卖出好价钱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安全风险。这种风险势必倒逼合作社对养殖安全投入更大的精力。
就像渔欣生猪专业合作社一样,通过合作社监管原本无比分散的养猪场,有专业的人加工饲料,有专业的人给生病的猪对症下药,养殖户只要安心养猪,不用再对饲料价格涨跌、供应紧不紧张而操心。而政府监管部门只要抓住合作社这根绳子,就更容易掌控肉类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让市民吃上放心、便宜的猪肉;降低猪肉的入市门槛,让其直接从猪圈到达市民的餐桌,“天天农展会”是个很好的平台。正是借助这一平台,我市更多的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发展壮大,更多优质农产品被市民熟知,全市农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