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医患劳资纠纷 关注民生法律法规普及 “六五”普法凸显普法惠民

2011年9月30日 08:25 [ ] [打印]

  “没想到就我儿子过敏这件事,司法所的人能给我讲出这么多案例和相关法规,现在心服口服了。”走出洪合司法所,来自贵州的新居民吴某变得心平气和。几天前,他儿子在卫生院注射青霉素出现过敏反应,他曾情绪激动。而经过核实,医务人员在青霉素注射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患者出现反复过敏现象是由于个体体质特异造成的,院方并无过错,故不构成医疗事故。随后,专职调解员抓住时机,讲解了相关的法规和类似案例,使吴某的态度渐转,一场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的医患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

  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围绕这些现实利益问题,找到合法有效的解决途径?如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促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双赢?昨天,记者从秀洲区司法局了解到,在即将正式拉开帷幕的“六五”普法活动期间,秀洲区普法工作者将直面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强化普法惠民,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中去,提高全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六五”普法规划中,着重强调了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要求普法工作人员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六个学习”:学习宣传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促进公权规范运行;学习宣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收入分配等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宣传就业创业、劳动合同、人事劳动争议处理等法律法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学习宣传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土地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学习宣传安全生产、社会保险、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学习宣传法律救济、法律援助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

  与“五五”普法工作相比,“六五”普法还特别强调了对新居民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求深化秀洲特色的新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规模以上企业、新居民集聚地建立新居民法制教育点,结合新居民服务管理各个环节,依托各类法制培训机构,开展与新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在新居民较集中的单位,开展有关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的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手拉手共筑法律防线、心连心共建和谐家园”等主题的新居民法制宣传活动,在新居民集聚地开展送流动图板、文化作品、周末电影等的“三送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普法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法律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对于秀洲区的“六五”普法工作,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天召开的“全区‘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上,区政府还将首次与各镇、街道,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和“法律八进”牵头部门签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书,以此强化落实“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将在“六五”期间,通过提高人均费用,提供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秀洲公路部门保障国庆公路安全畅通
·秀洲消防:开展清剿火患1号夜查行动
·【我在现场】庆祝祖国华诞 首届“现代田园新秀洲”文艺汇演开幕
·秀洲区“试水”租赁企业欠薪保证金制度 租房办企业得先交保证金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